本文尝试在曾昭璇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年陆续出版的中外文献与地图,对西关地区的发展做一较微观的描述。由于1918年之前,广州城由南海、番禺两县分治,县城与府城同时设在广州;两县分治之地均由督捕厅直接管辖,故两县县志均称这些地方为“捕属”。西关地属南海县,亦属“捕属”,由捕房而非巡检司管治。也因如此,历次编修的《南海县志》是本章依据的主要文献。巧合的是,清道光以降,南海出现了专攻天文地理的学者,使得《南海县志》附载的地图有异于许多同时期县志的地图。笔者在浏览各种地图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时期西关地区的地图在细节上的异同,不纯是一个能否“精确”反映“真实”的“技术”问题。这些异同,往往提供了许多地图以外的信息,我们若能将之与中西文献和其他图像结合使用,对一个具体地区的空间的发展进程,当能达致更动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