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张东荪在民国成立至五四运动前的政治思想演变及其对当时政治制度的构想。早期,张东荪与章士钊等人一道,着重讨论民国应引入何种政治制度,包括内阁制、议会制和联邦制,旨在寻求一种能够克服立法与行政分离、实现强有力政府的政治形态。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及国会后,张东荪的思想转向了如何有效抑制专制,促进国家和社会的整合与发展。他提出“政力向背之理”,强调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中需兼顾向心力与离心力,以防止政治权力的过度集中。张东荪对当时流行的议会制、联邦制等制度的探讨逐渐转向幕后,转而专注于更为具体的贤人政治构想,即通过选举产生一批“贤人”来主导国家政治,以此避免普通民众的愚昧冲动对政治稳定的威胁。这一构想反映了张东荪对当时中国政治混乱状况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政治形态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