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船员外派企业管理与船员的经历结论
在线阅读 收藏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前十年,拥有船员劳务外派资格的中国船员劳务外派公司数量从不到10家增长到60多家,在全球劳务市场上工作的中国船员数量增加了近4倍。尽管如此,从2000年开始,中国船员每年的劳务输出数量并没有大幅增长,而是保持在每年4万人左右的输出数量(鲍君忠、刘正江,2008)。到2003年,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工作的中国船员数量仅占全球劳务市场船员劳务数量的6.1%(Ellis and Sampson,2008)。21世纪初期,中国船员劳务输出只占菲律宾船员劳务输出的1/4或1/5(鲍君忠、刘正江,2008;Philippine Overseas Employment Administration,2007a,2007b)。中国船员每年的劳务输出远远低于国际航运业和一些学者的预期(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国际航运联合会,1995;Li and Wonham,1999;Sharma,2002;吴斌,2007)。

本书旨在对中国船员劳务输出增长有限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本书基于2006~2010年对在中国船员劳务外派业务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两家国有船员劳务外派公司的实地调研,通过分析这两家公司船员的招聘、船员劳务外派公司的劳务输出战略及其对船员造成的相关影响,得出以下四个结论:第一,国有船员劳务外派公司缺少市场导向;第二,中国船员劳动力市场很难被定义为一个自由的市场;第三,劳务自由流动存在阻碍;第四,对于中国船员来说,国际劳务市场与国内劳务市场相比工资优势不明显,在全球劳务市场中工作缺少经济激励。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