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后记
在线阅读 收藏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2)》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是我们编辑出版的第二本“山西蓝皮书”,是针对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初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的研究成果。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历届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迫切要求山西省承负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理性判断发展阶段,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新一轮改革大突破,促成新一轮转型大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省面临总量扩张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重型化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超负荷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低成本扩张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难题。如何破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六个难以为继”,如何处理增长与发展、转型与改革、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法制与道德“五大关系”成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转型综改试验”要突出解决“为什么转、向哪里转、怎么转”三个中心问题。把“资源型经济转型”与“综合配套改革”两个关键有机结合起来。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富民、强省、利国之举,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转型综改试验”核心在转型——实现“五个转变”,根本在改革——构建综合配套改革“十项支撑”,关键在实践——大胆探索推进“四个先行先试”。如何实现“四个破解”,即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从产业结构上减少和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破解资源型经济导致大规模生态破坏的顽症,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生态环境全面修复的补偿机制;破解环境保护领域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痼疾,建立有效的污染防治良性机制,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趋势;破解社会领域突出问题,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未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山西省理论界和政策界极富挑战性的工作。2012年是山西省“稳健发展、重调结构、加快改革、提速转型”的关键一年。在山西省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起步阶段,适时推出“山西蓝皮书”2012年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山西大学校长郭贵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宝卿、山西大学副校长刘维奇、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晓胜的关心与支持下,秉持“负重攀援,助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理念,由主编李志强教授提出“转变发展方式·转型综改试验”这一研究主题,并开放整合资源、组建团队开展研究。《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2)》由李志强、容和平担任主编,梁红岩、常涛担任副主编,主编、副主编通阅了全部书稿,最终由主编定稿。

在本书付梓之际,谨向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西省决策咨询委员办公室、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以及诸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给予本书出版的资助表示衷心感谢!

提升学习能力是山西省转型跨越的第一战略,要善于在转型跨越中学习,以无声的学习自觉求有声的转型跨越。一个成功的转型跨越需要一种与其特征相容并相促进的文化来支撑。山西省需强化“负重攀援,创新驱动,转型跨越”的文化理念,山西省转型跨越文化的特征可归纳为:求高——形成富有高水平的转型跨越成果,求精——形成富有差别度的转型跨越标志,求新——形成富有创造力的转型跨越氛围,求活——形成富有开放性的转型跨越气度。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的探究,是急需严格科学精神又极富残酷现实性的。经济学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山西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团队未敢有丝毫的懈怠,持续推进制度化研究,对书稿几经修改、加工和雕琢。尽管如此,缺憾之处仍然难免。至此,既希望通过开展持续性探索和开放性研究得以提升,也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李志强

2011年12月1日于山西大学蕴华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