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汶川地震、社会损失与社区重建
在线阅读 收藏

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既有物质损失,也有社会损失。但是,人们更容易关注到的是物质损失,比如地震造成的天崩地裂、房屋倒塌、断水断电断路等,而对非物质的社会损失,诸如家破人亡的精神痛苦、生计归零的紧张绝望、亲友离散的孤独寂寞、看不到希望的焦虑担忧、干群关系的对立紧张等情况,关注不够,甚至是忽视。从汶川地震后九年的实践结果看,凭借中国式救灾模式对灾区民众物质损失的补救非常迅速有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关乎灾后民众生计、社会关系、心理慰藉、文化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社会损失的补救方面,则进展甚微,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社会损失的加深。鉴于此,本文在对中国式救灾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探索社工介入灾后救援和重建的理念与策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