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曾想过会书写自己,太年轻没有生命厚度的书写会没有内容吧!
2015年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以下简称学习网络)的三年学习任务之一是书写自己的公益之路,一批经历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的灾害工作者聚集在学习网络。为何学习网络要求我们三年的学习任务之一是自我书写?为何书写?于我而言,书写的意义在于“生命的难处与创伤,需要出口,需要被理解,需要被安慰”,“说故事是认回自己的过程”,我做了8年的社工,走到2015年觉得自己走不下去了,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疑惑甚至说是质疑令我难过,我找不到出口,压抑的情绪会内化为对自己的愤怒,我就是在此情境之下开启了自我书写的过程。
没有生命厚度的、年轻生命的自我书写是否会难以下笔?自我书写的难度不在于没有书写的生命素材,而在于探索内在的真实自己。第一次书写的我是《千与千寻》中的“无脸人”,我隐藏自己不让别人看到,内在的我挣扎着,“我”不想被看到,害怕被人看到我的害怕、孤独、迷茫……看到如此弱小的自己。第一次为自己流下疼惜的眼泪,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为什么不懂得关照好自己呢?一年四次的自我书写,犹如剥洋葱,一层层地把掩饰自己的外壳剥掉,经历撕裂的阵痛,内在真实的我呼之欲出却出不来,我没有足够承担自己生命的勇气。我决定辞职开启三个多月的长期旅行,在旅行中让自己产生力量,在现世的社会中承担自己的生命。
自我书写,是给予我召回自己的生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