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关于中国实力与身份的争鸣
在线阅读 收藏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对综合国力的研究给予了很大关注和支持,因此综合国力的研究在中国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就政策意义而言,关于综合国力的讨论为中国在90年代积极进行战略调整,从以军备竞赛为主转到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过多关注经济实力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综合国力认识的偏差,以为把经济搞上去是提升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前提。而实际上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实力要素的平衡发展,而且由于实力要素之间转换的困难,仅有单一实力要素的提升不会带来综合国力的相应提升。虽然中国政府对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到底有多大没有明确的表态,但学界对于综合国力和国际身份的讨论可能与政府对中国国际身份的定位存在某种暗中的呼应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本国的身份定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至于中国是什么样的大国,小平同志在1990年就断言,“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这两个定位并无争议,有争论的是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国。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中国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这一观点其实与中国政府对我国的国际定位基本一致。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