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关于中国外交原则的争鸣
在线阅读 收藏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面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困难局面和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在几次重要谈话中提出了中国外交的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1989年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当时的中国不仅经受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顶住了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制裁,切实维护了国家主权,并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2009年的中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将这一方针微调为“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一个总的原则,在这个总原则之下,还形成了几个针对不同问题的分原则,包括不结盟、不当头、保持中美关系重中之重、不当超级大国,等等。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领导层的换届,关于是否继续坚持和如何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原则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了决策层的关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