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油价暴跌,背后几多玄机?
在线阅读 收藏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带来极大影响。在价格下跌背后,各种论调纷纭。油价下跌对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将带来何种影响?油价下行压力是否将持续?

黄晓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安德鲁·霍兰德(美国智库美国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

埃利·哈巴比昂(委内瑞拉加拉沃沃大学教授,曾任委驻石油输出国组织代表)

约翰·马瑟索尔(美国经济咨询埃士信公司高级分析师)

伊戈尔·尤什科夫(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分析师)

国际油价为何下挫?

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否会救市?

关键词:供需失衡 美元升值 市场博弈

黄晓勇:国际油价自去年夏天起大幅下跌,市场供需趋于宽松是首要原因。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石油需求总体疲弱。另一方面,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更具经济效益的使用,世界原油产量正在增加: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其原油产量创30年新高;深海石油开采等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扩大了石油生产领域;此前遭受战乱的利比亚和伊拉克等国油田恢复开采;一批新的石油输出国正在崛起,如墨西哥、巴西和哥伦比亚等——石油供给的多极化和总量的增加,客观上有助于油价走低。

此外,去年美国经济开始好转,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美元持续升值,给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价格带来下行压力。石油的金融属性明显增强,当资本市场看空全球经济和油价时,市场基本面因素被放大,形成油价持续下跌的惯性。

伊戈尔·尤什科夫:交易所的悲观情绪也给油价带来影响。大部分世界原油实际上是通过几个世界级交易所如北海布伦特实现流通的,而且大部分交易都是通过预先约定价格的纸面合同进行。近期的石油暴跌趋势严重影响了交易所中间商的心理,欧洲的经济不振和美国的产能增加让两个能源消费主力购买石油的前景只会更趋负面,为了减少损失、尽快变现,中间商只能选择抛售。

油价下跌不会在短期内结束。首先,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在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前不太可能主动“停战”;其次,就算双方决定进行协商,但美国的能源企业基本都是私营的,政府相关指令能否有效传达到企业,也是一个未知数。在未来两年内油价会在每桶75~85美元的区间内浮动。

安德鲁·霍兰德:油价下跌的速度令人意外。问题不在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否会采取行动,而在于沙特阿拉伯是否减产。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意见不统一,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希望减产以促价格回升,但沙特阿拉伯日前已说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相信,不管价格跌到什么程度,减产都不符合该组织成员国的利益。因此,沙特阿拉伯未来的举动最值得关注。

埃利·哈巴比昂:沙特阿拉伯认为,减产意味着让出市场。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单纯地削减产量来维持价格,那是靠不住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每天削减150万桶石油的供应量,却会因此失去对石油市场的主导能力,因为其他国家会乘机补充其让出的市场份额,并迅速扩大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其最终就可能陷入降价、增产、再降价、再增产的循环周期,这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不愿意看到的。争夺市场是一场生死之战。如果失去了市场,再想收复就很难了。同样,石油生产大国俄罗斯也不会从市场上撤走。

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恢复增长的势头,油价还可能继续处于波动状态。作为贸易商品,石油价格可能会下跌到每桶40美元或45美元,但即便如此,利润空间仍然存在。油价下跌实际上是石油利润减少。西方国家,也包括中国等新兴石油消费国,都不愿意看到因石油产业利润暴跌而引发市场长期动荡,危及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油价下跌只是阶段性的。为避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经济普遍受到重创,甚至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油价可能会在每桶70美元上下的水平逐步稳定下来。

如何影响世界经济?

谁家欢喜谁家愁?

关键词:提振经济 通缩压力 结构调整

安德鲁·霍兰德:低油价相当于把钱从石油生产者的口袋转移到了消费者的口袋,而消费者通常会更快地把钱花出去。考虑到消费增长,低油价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很大。

约翰·马瑟索尔:低油价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显著的通缩压力,从而减少中央银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的顾虑。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通常要在6个月以上的时间后才能被传导到供应链。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通胀压力会非常小。

黄晓勇:总体来讲,油价下挫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正向积极的。1973~1974年的中东石油禁运、1979~1980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1990~1991年海湾战争,均导致了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给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高油价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容易使世界经济陷入滞胀,而油价的适度下跌无疑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油价的下跌,本质上是一种财富的国际转移,即产油国向石油消费国转移一部分利益,此次油价暴跌给不同经济体造成的影响可谓错综复杂。

油价下跌对俄罗斯、伊朗、安哥拉等产油国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民生支出都会带来比较明显的冲击。在短期内如果油价进一步下探,这些国家的财政状况会面临窘境。从长期看,油价下跌还会迫使这些国家降低对油气资源出口的依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对中国、日本等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或地区而言,油价下跌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一方面,油价下跌有利于石油行业中下游的精炼、化工类企业降低原料成本,但过快下跌会使企业背负沉重的库存价损,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同时冲击这些石油进口国海外的能源开发投资。另一方面,油价大幅下跌使燃料费用迅速降低,私家车主及运输行业将从中获益匪浅,一些高耗能行业会成为获利大户。普通消费者也会因为物流费用的降低而受益,这可以带动消费的增长。而物价回落又可以使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

伊戈尔·尤什科夫:阿拉伯国家的产油成本固然很低,但也要看到,由于近年来不断的社会动荡使沙特阿拉伯等国提高了警惕,如今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保障国家安全和改善人民福利,这笔庞大的社会开支都是由石油收入来支撑的。有数据显示,在石油价格为每桶90美元时,阿拉伯国家才能较好地达到预算平衡。

由于油价下跌,中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的国家开支大为降低,在趁机大笔购进石油的同时,它们省下的资金也能被用于国家的其他经济建设领域,这样的红利效应将持续一两年。鉴于这些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国,总体而言,油价下跌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油价对于美国的影响更微妙:一方面,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油价下跌,美国当然求之不得;但另一方面,油价下跌也会挫伤页岩气厂商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俄罗斯而言,油价下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悲观的预测甚至称俄经济需要5年才能完全恢复。目前俄罗斯的许多大型能源企业已开始重新考虑投资问题,而一段时间内的减产几乎是必然的。不过,目前俄罗斯企业的私有化进程正在进行,此前进展缓慢的一些国企出售事项可能因此加速,让政府获得一些收入。俄罗斯也在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以使其能源贸易更加多元化。

埃利·哈巴比昂:油价下跌减少了石油输出国的出口收入,对单纯依靠石油收入维持财政平衡的国家影响最大。石油每桶下跌12美元,俄罗斯每年就会减少4亿美元收入,沙特阿拉伯每年减少8亿美元石油收入。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中,有的具有应对油价走低的能力,但也有国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国家外汇充裕,生产成本低,不怕石油降价。阿尔及利亚也表示可以承受油价下跌。

和伊朗类似,委内瑞拉96%的外汇收入和75%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出口,因此,油价走低带给其国民经济造成的冲击就很大,尽管目前还算不上遭受“致命一击”。最近三四年,委内瑞拉没有做好准备,并且没有设计和制定能够应对国际油价变化的能源战略规划。委内瑞拉石油储藏居世界第一位,但大部分是品质较差的重油,其石油产业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公共石油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委内瑞拉和伊朗都寄望于通过减产来维持油价,甚至通过牺牲一两年的产量来恢复油价的稳定。

是否威胁页岩革命?

是否波及新能源开发?

关键词:投资减少 盈利降低 有待观察

约翰·马瑟索尔:页岩革命是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的最大力量,已削弱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他生产国及组织对市场的影响力。

埃利·哈巴比昂:20世纪70年代,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一半的份额。80年代中期油价下跌打击了石油生产国。到90年代,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及其对石油迅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了油价。油价高涨刺激了对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的找寻。美国利用高科技的优势成功开发出页岩油/气,页岩油/气的产量从2007年每天1万~1.5万桶迅速增长到现在的350万桶。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向传统的石油生产出口国发出信息:油价继续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的高水平是“不可持续的”。

黄晓勇:有市场分析认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不减产的原因之一或许还在于试图以低油价打击美国的页岩油生产,从而迅速逆转国际石油供需关系,打通油价上涨通道。美国页岩油/气的开采成本大致在50~70美元/桶,油价的进一步下行势必将挫伤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采页岩油/气的积极性,也会使新能源开发的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会形成一定冲击。

安德鲁·霍兰德:已经投产的油井会继续生产,因为成本很低,但新钻探的油井数量将会减少。此前,许多钻井平台从钻探天然气转到钻探石油;而油价下跌后,一些平台可能回归天然气钻探领域。美国仍会生产大量页岩气,一些公司盈利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放弃生产。页岩油/气行业可能不会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但其产量会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埃利·哈巴比昂:现在油价维持在每桶65美元上下,还处在可能的波动中。这是因为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非传统油气的平均生产成本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楚。数据显示,最大的10家非传统油气生产企业的股票行情最近下跌了10%~35%。不过,油价下跌对页岩油/气的投资和生产到底影响有多大,还需要继续观察。

黄晓勇:一般认为,国际油价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即使再出现下跌也会是暂时性的。如果油价进一步下探,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的动力会明显提高。一旦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国际油价可能会回调。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石油需求仍可能呈较为疲弱之势,油价大幅上行的空间也不大。但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会导致新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大幅减少,未来世界经济一旦进入中高增速,不排除油价出现较大幅回调的可能。

“阴谋论”是否成立?

中国如何未雨绸缪?

关键词:政治考量 不太可能 警示作用

黄晓勇: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正利用国际油价下跌打压俄罗斯。随着金融市场增强对石油的定价权,美国的确有一些可以影响国际油价的手段。无论是美元的升值,还是原油期货市场的做空操作,都会对国际原油的期货和现货价格带来冲击。

另外有说法认为,沙特阿拉伯正联手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共同打击开采成本相对较高的美国页岩气,使其减产或部分停产,从而减少全球能源供给,使油价将来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还有一些说法认为,通过打击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美国可以提振美元并打压欧元,从而维持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强势地位,同时还可以打击俄罗斯、伊朗等国。

伊戈尔·尤什科夫:石油价格暴跌背后有政治势力的考量是很有可能的。第一,油价在短时间内跌幅如此之快,这本身就不正常。第二,受到石油价格下跌困扰的石油出口国主要为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而这些国家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向来不佳,尤其是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一直扬言要对俄制裁,而利用石油打压主要依靠出口能源创汇的俄罗斯经济无疑效率极高。第三,如果美国的页岩革命成功,美国未来甚至可以实现原油出口,由于谁都不想放弃目前已占有的原油市场份额,因此就只能打价格战;而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沙特阿拉伯等能源大国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被美国剔除出其盟友的行列,这无疑是这些国家政府所不乐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页岩油/气的开发扼杀在摇篮中,通过价格战使处于起步阶段的页岩油开发商破产。

安德鲁·霍兰德:世界不像“阴谋论”者想象的那么简单。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让价格下跌,主要是出于商业上的原因。沙特阿拉伯有良好的政府财政,其国有石油公司很强大,石油生产成本低,他们能够比竞争对手承受更长时间的低油价。“阴谋论”不成立的另一个原因是,按照这一说法,美国的石油生产商也是打击目标之一。能源市场并非真正的自由市场,其中有政府利益的存在。但美国所有的石油公司都是私营的,政府不可能要求这些公司增产或减产,低油价也会伤害美国的石油公司与其雇用的工人。

黄晓勇:种种“阴谋论”也提醒我们,中国需要加强对国际能源市场的研究,准确掌握国际能源市场的动向,并据此准备好相应的调控机制和对策,以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此外,中国还需要积极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加强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并在国际定价方面提升话语权。同时,中国还应该有条件地开放商业石油储备建设,加强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并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