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二节 奥地利学派思维的要素
在线阅读 收藏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理论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这种理论革新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革命的基石之上的。然而,在当代理论界,对于这场经济学革命的理解和评价并不完全一致。芝加哥学派经济学作为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当代典范,完全继承了边际主义的均衡分析方法,甚至将此种方法应用到人类学、社会学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因而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展。而作为边际革命发起者门格尔的当代继承人——现代奥地利学派则更多地看重门格尔理论之中“主观主义”含义的理论突破。

在经历与新古典学派观点相互支持、论辩、对立和融合等复杂的关系变迁之中,现代奥地利学派逐渐刻画出自己理论和思想的独特要素,与新古典主义、芝加哥学派等厘清了理论和方法领域的疆界。奥地利学派的当代代表人物伯埃特克(Peter J.Boettke)对于新古典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本要素做出了直接比较。他指出,新古典理论的三个要素包括“最大化行为”“稳定的偏好”和“均衡”(maximizing behavior,stable preferences,equilibrium);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之相对应的三大要素则分别是“有目的的行动”“演示的偏好”和“过程分析”(purposive behavior,demonstrated preference,process analysis)。1817081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