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一节 市场过程理论的多层含义
在线阅读 收藏

新古典经济学将市场理解为一个或无数的均衡模型,而在奥地利学派看来,无论是一般均衡或是局部均衡模型,本质上都是对市场的静态分析,没有看到市场的实质特征,即市场的“动态过程”性质。从米塞斯、哈耶克到柯兹纳、拉赫曼等人围绕着对市场的本质理解进行的阐述构成了一个市场过程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市场过程理论”可以被视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名词。

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核心要素在于强调对市场的动态过程的分析,即认为,经济理解的核心不在于解释满足均衡状态的条件,而在于揭示市场过程的系统特征。从门格尔开始,奥地利学派就表现出了强调对过程的动态分析的思想传统,这种思维实际上是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之一。米塞斯和哈耶克对市场过程从不同方向进行了阐释,尤其是米塞斯明确提出了市场过程的概念,此后引起现代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和拉赫曼等人的争议。由此形成了奥地利学派对于市场过程的多个层次含义的解释。总体来看,奥地利学派对于市场过程有下面不同层次的理解。

(1)市场过程是企业家纠正市场价格和决策失调(maladjustments)的过程;

(2)市场过程是企业家动态竞争过程;

(3)市场过程是企业家知识发现过程;

(4)市场过程是市场秩序演化过程;

这些对于市场过程的不同阐述,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存在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针对性。

首先,奥地利学派市场过程理论分析的主体是企业家。这里企业家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而是强调具有自主决策和行动的个人。新古典均衡分析中的个人,无论是消费者或者厂商,都仅仅是既定决策框架之下机械的反应者,他们按照约束条件进行最大化选择。与之相比较,奥地利学派的个体行动者面对的是不断变动的环境,需要主观地构建自己的决策框架并依据主观预期采取行动。在这个意义上行动的个体都可以被视为企业家。值得注意的是,奥地利学派的这种企业家观念与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同时也有所不同。熊彼特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实质上指的是一种个人决策行为方式,因而与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概念有着相似的分析方法,这也反映了熊彼特具有的奥地利学派思想传统。与熊彼特对企业家“创新”的强调存在的差异是,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自主决策行动更一般化地指向对市场机会的利用,这里既包括了一般的发现市场价格失调,也涵盖了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无论是技术革新,或者是新的生产方式组合、新产品的开发等。

其次,从均衡的角度来看市场过程,奥地利学派有着不同层次的解读。奥地利学派文献之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于“均衡”概念的多种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使用。对于均衡的讨论在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发展之中还形成了较大分歧,即以柯兹纳为代表的“均衡派”和以拉赫曼为代表的“非均衡派”。然而,在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的立场上,奥地利学派市场过程思想是一致的。从奥地利的均衡观点来看,市场过程是企业家纠正市场价格和决策失调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笼统地被称为一个“趋向均衡”的过程。米塞斯、柯兹纳等人认为,市场失调包括外生和内生两个方面。失调的产生,可能来自消费者偏好、资源供应条件、生产技术可能性等方面的改变,这属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失调同时意味着之前的企业家决策的错误判断,这可以视为内生的市场失调。这种企业家纠正失调的过程,在一个表层上看,可以视为促使市场均衡的过程,似乎与新古典的均衡分析具有某种一致性。

然而正是这种容易与新古典均衡混淆的模糊性理解引起了现代奥地利学派“非均衡派”的不满,从而明确地反对均衡观念。以拉赫曼等人为代表的均衡反对者将市场的理解更多地与哈耶克的知识理论、根本的不确定性观点等联系起来,认为市场过程其实质并不产生均衡,甚至不存在所谓均衡的趋势。新古典的市场均衡观本质上静态的。这是因为,从任一个绝对静止的时点往前回溯来看,企业家的决策和行动,如果是正确的话,都将纠正市场失调,从而具有使市场趋向均衡作用。在一个没有真正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以这种外在视角来看,关于所有事物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获得,并对任何事件的发生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假设市场暂停于某个时点,并且可以观察到,市场之中的多数企业家做出了在既定条件下的正确预期和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当时间继续,市场恢复运转,那么可以观察到,市场的失调被企业家之前的决策和行动纠正或者缓和,预期正确的企业家获得利润,市场更加均衡。然而,奥地利学派认识的世界是具有真正的不确定性的世界。假设暂停的时刻同时进行了从决定论的世界到具有不确定性世界的转换,那么时间之轮继续运转之后,市场变成了无法预料到的新情形,其中之前多数预期正确的企业家行动也可能成为错误决策,市场变得更加不均衡。因此,拉赫曼等人宣称,动态的、具有真正的不确定性的市场过程之中,市场不存在均衡趋势,而是无限扰动、永不均衡的过程。

最后,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还形成了以哈耶克自发秩序思想为核心的演化过程解释,这超越了纯粹经济学的分析,而成为更为广泛的哲学社会学理论。“非均衡派”在现代奥地利学派内部被部分人批评为“虚无主义”,因为完全否定了市场的均衡过程,在如何解释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均衡能力方面似乎出现了困难。以拉赫曼为代表的现代奥地利学派的非均衡派主要以哈耶克的理论为依据展开对市场过程的阐述和对自由市场的辩护。在他们看来,不确定性的市场,同时并非完全随机的、混乱的市场,仍然是可以认知,可以采取正确决策的市场,故而预期和行动仍然具有意义。哈耶克的知识理论成为这种思路的重要基础,而其中对于信息与知识的再认识,是奥地利学派与新古典的一个明确区分。奥地利学派反对主流的信息经济学方法,认为不存在完全信息,不可能对市场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但是个人仍然能够在局部决策框架之中,根据各自的局部信息和知识进行行动。市场的价格机制恰恰是个人经济决策之中包涵信息量最全面和最准确的一种认知工具。历史地看,即使在现实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只要仍然存在价格系统,这一论断仍然成立。

奥地利学派对市场过程的秩序演化观点以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而其思想在门格尔对于制度的论述以及米塞斯的市场选择过程、竞争与合作等观点之中早已有所体现。哈耶克指出,社会的演化思想早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社会演化,自然选择的压力不仅体现于个体层次,也体现在群体选择上。在市场之中的争胜竞争,不仅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同时也发生于各种层次经济组织之间,典型的当然是企业组织。正是由于这种多层次的自然选择压力促使个人之间展开了竞争与合作。竞争是为了个体的适应,取得竞争的胜利意味着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利润、资源,从而具有更大的幸存几率。但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知识分工以及经济规模效应决定了个人在合作之中能够获得超越个人的更大利益,个体建立起某种合作组织或者联盟也是必然选择。因此,此时竞争更多地体现于组织之间,如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典型地表现为企业内个人的合作,企业之间展开竞争。然而,这种竞争与合作实质上是在多个层次同时展开的。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争胜竞争,例如个人之间、企业部门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竞争关系。而企业之间也可能形成合作关系,例如形成企业联盟卡特尔,产业链等。新古典学者也使用了自然选择观点来为其经济人最优化假设辩护。然而,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自然选择恰恰是一个动态过程,演化的环境条件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竞争的框架也是多层次的。某个特定框架下的最优适应者,恰恰可能最不能适应哪怕是最微小的条件变化。奥地利学派的秩序演化理论构成了对市场过程的最为深刻和最广泛意义上的解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