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成立背景和经过
在线阅读 收藏

加勒比地区各国均濒临加勒比海,地理相邻,气候相似。它们均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背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有着一系列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当今世界,它们普遍渴望通过加强地区多边合作化解外部风险,在贸易、旅游、运输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从而推动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首先在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存在密切联系的英联邦加勒比国家和地区之间展开。1973年8月,加勒比共同体(以下简称“加共体”)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宣告成立,并在此后成为推动加勒比地区国家合作的发动机。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西半球的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1991年3月,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将建立南方共同市场;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了旨在促进三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这种背景下,加勒比国家普遍希望加强次地区合作,建立囊括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合作体系。

作为加勒比地区多边合作进程的主轴之一,加共体在不断深化内部一体化的同时,还谋求扩大自身的外部依托,与加勒比地区的广大非英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它吸收“三国集团”成员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为观察员,加强了与它们的合作。1992年2月,它和中美洲国家在洪都拉斯举行首次政府领导人会晤,讨论加强经济合作事宜。它还尝试把古巴融入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与后者在1993年7月成立混合委员会。1992年10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的加共体特别首脑会议提出了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倡议,随即得到加勒比国家政界、商界和学界的积极响应。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共体第14次首脑会议正式决定以共同体为核心,吸收中美洲共同市场(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和三国集团(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成员国以及古巴、多米尼加和巴拿马,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加勒比地区国家在内的国家联盟,目的是使加勒比集团成为可与南美洲集团和北美洲集团相抗衡的西半球三大地区集团之一。1993年10月,加共体领导人与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三国总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会晤,决定未来的新联盟将成为代表整个加勒比地区的多边机构,其成员将包括该地区所有国家。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3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代表聚会哥伦比亚历史名城卡塔赫纳,共同签署《成立加勒比国家联盟协定》,加勒比国家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