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成立背景和经过
在线阅读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中期,阿根廷和巴西开始酝酿建立南锥体地区一体化组织。1985年5月,阿根廷和乌拉圭签署了《经济互补协议》,决定增加两国贸易。同年11月,阿根廷和巴西两国总统在巴西的福斯—德—伊瓜苏发表了关于加强双边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声明,提出了实现两国经济一体化的纲领、计划和实施方案,决定成立“一体化和合作高级混合委员会”。这项声明为南共市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6年7月,两国总统签署了《阿根廷—巴西一体化纪要》,制定了《阿根廷—巴西经济一体化和合作规划》,确定在坚持逐步、灵活、对称和均衡等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间实行比对第三者更为优惠的政策,加强相互间的政策协调,同时通过了进行双边合作的12项议定书,以便在资本货、能源、生物技术、核能、小麦、钢铁、金融、交通运输等关键部门进行合作。1987年12月,阿根廷和巴西又签署了《民主、和平和发展纪要》和20项双边合作文件。1988年4月,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三国总统在巴西利亚签署了《黎明宫纪要》,提出建立南共市。同年11月29日,阿根廷和巴西两国签署了《巴西—阿根廷一体化、合作和发展条约》。该条约于1989年8月23日生效,同时决定邀请乌拉圭加入。条约确定了建立南共市的两个步骤:第一阶段在最多不超过10年的时间内,逐步取消地区内商品和劳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协调关税、贸易、科技等政策,调整财政、货币和资本流动等宏观经济政策;第二阶段开始为建立共同市场而协调其他经济政策。

1990年6月7日,巴西和阿根廷两国总统签署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协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加快筹建南共市的步伐,将取消相互间关税的期限提前到1994年12月31日。同年12月30日,阿根廷和巴西签署了《部分领域经济互补协定——第14号》,确定了减免关税的具体计划和平衡贸易的事项,并决定吸收乌拉圭和巴拉圭参加地区一体化组织。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四国签署了《亚松森条约》,正式宣布建立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生效。条约规定,从条约生效之日起到1994年12月31日为过渡时期,从1995年1月1日起,确立共同对外关税,建立关税同盟。

1993年7月1日,南共市宣布自当年7月1日起内部贸易减免75%的关税,以后每半年再减少7个百分点,1994年底基本消除所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形成自由贸易区。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建立共同市场的基础逐步得到奠定。1994年12月,在巴西欧鲁普雷图召开的第6次共同市场理事会会议通过了《欧鲁普雷图议定书》(亦译作《黑金城议定书》),作为《亚松森条约》的补充。1994年12月16~17日举行的第7次南共市首脑会议宣布,自1995年1月1日起南共市正式启动,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税率,并明确了共同市场的对外整体法人地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