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美洲区域工人组织与拉美地区的另外两大工会组织——拉美工人中央工会和拉美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大会相互对立,矛盾重重。80年代以后,随着拉美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加剧,拉美地区工会组织的斗争方向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和拉美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拉美工会团结联合的倾向有所加强。拉美各派工会之间逐渐抛开固有的分歧,在反对军事政变、反对外来干涉、要求调整外债、加强工人参与等问题上态度趋向一致。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洲区域工人组织与拉美工人中央工会加强了对话,双方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详见“拉丁美洲工人中央工会”)。拉美工人中央工会应邀出席了美洲区域工人组织的第15次和第16次代表大会。
作为自由工联的分支机构,美洲区域工人组织并非对其言听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双方的关系曾一度十分紧张。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由于自由工联不尊重美洲区域工人组织的自治权,贬低其在拉美地区的重要作用,要求它追随自由工联在拉美推行的工会政策。另外在经费使用上美洲区域工人组织也受到自由工联的限制。这遭到美洲区域工人组织当时的总书记伊斯马里奥的强烈批评,导致双方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公开化。最后,伊斯马里奥被迫辞职。但自由工联以换人的方式控制美洲区域工人组织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继任者路易斯·安德森也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自由工联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采取了减少干预、扩大合作、增加经济支持等措施。
美洲区域工人组织在国际劳工组织、美洲国家组织、中美洲一体化体系、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中享有咨询地位。近年来,该组织与这些机构频繁接触,加强合作与对话,除相互参加各自主办的活动以外,还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此外,该组织与自由工联在欧亚地区的会员组织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联络。
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美洲区域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代表团曾多次访问该组织总部。双方代表在多边活动中也有友好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