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Pivot to Putin’s Friends
文章框架: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重建古丝绸之路贸易线路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俄中关系正在出现不同的形势;中国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旨在资助“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莫斯科在与中国关系紧密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
观点摘要:
1.虽然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陷入停滞,但是习近平主席利用对俄有利的贷款和能源交易成功获得了普京总统内部精英集团的青睐。俄罗斯的寡头政治执政者以及普京的亲信季姆琴科(Gennady Timchenko)被任命为俄中商务理事会主席,这一理事会包含了超过100位中俄企业家。2014年5月普京在访问上海期间,与中国签署了4000亿美元的巨额天然气协议,并且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季姆琴科,称他是“为中国服务的俄罗斯人”。此后,季姆琴科一直站在推动莫斯科加强与中国经济关系的最前沿,主要集中在能源交易领域。
2.但在能源协议签署两年多之后,克里姆林宫所谓的“转向中国”战略陷入停滞。由于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增速的放缓——GDP增速由2010年的10.3%下降到2015年的6.9%,中国的企业不愿再继续对俄罗斯能源行业进行投资。这让俄罗斯精英们希望中国能取代欧洲成为俄罗斯最大能源消费国的幻想破灭。正是在这种前景暗淡的背景下,普京将在6月25日前往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与习近平主席会晤,讨论中俄两国关系的未来,届时,他们将就双边贸易,如何解决朝鲜的不稳定局势以及“一带一路”问题进行讨论。“一带一路”倡议由习近平主席提出,旨在重建古丝绸之路贸易线路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但是在普京访华的盛况之下,俄中关系正在出现不同的形势。季姆琴科以及普京集团内部的一小部分精英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协议的受益者。中国不打算很快对俄进行大额投资。俄中双边贸易额从2014年的953亿美元降至2015年的636亿美元,仅占当年中国国际贸易总额的1.5%。但是北京方面已经意识到,赢得普京朋友圈内一部分精英的青睐不失为影响普京的判断且确保天然气和精密武器稳定来源的一个好办法。
4.季姆琴科在能源行业的净资本约为134亿美元,是为数不多能对普京决策施加影响的人之一,在北京方面这次的战略部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中国企业不愿对俄进行投资,如停滞的乌多坎(Udokan)铜矿项目和万科尔(Vankor)油田项目,但是季姆琴科一直能够在与中国进行的能源交易中获益。其中一项交易是在俄罗斯石油化工业具有主导地位且季姆琴科享有部分所有权的西布尔公司(SIBUR)与中国国有企业中国石化之间的合作,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2015年12月,SIBUR将其10% 的股份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石化,让季姆琴科和其他持股人获得了一笔十分可观的收益。北京方面之所以会投资SIBUR是因为考虑到该公司的持股人之一是列昂尼德·米赫尔松(Leonid Mikhelson),他是福布斯财富榜中俄罗斯的首富,另外一个持股人是基里尔·沙玛罗夫(Kirill Shamalov),他是普京的女婿。
5.季姆琴科和米赫尔松也参与到促进中国在俄罗斯的其他交易当中。2016年3月,这两个政治寡头以12亿美元的价格将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9.9% 的股权出售给中国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其于2014年12月成立,总额为120亿美元,旨在资助“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此外,2016年4月,这两个政治寡头以十分可观的利率从中国的两个政策性银行,即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121亿美元的长期贷款,用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这种恭维式的交易引起了俄罗斯观察人士的注意。中国石化与国家开发银行正处于2013年习近平反腐运动的中心,最近在海外投资方面一直非常保守。
6.在北京方面与普京集团内部精英共同巩固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同时,普京和习近平之间的关系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众所周知,曾做过克格勃特工的普京重视个人外交,愿意依靠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德国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离任以及受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武装冲突的影响,普京与曾经关系紧密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关系破裂,现在普京能称得上朋友的外国领导人可能只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了。据中俄两国官员透露,两国领导人是在2013年10月7日巴厘岛APEC峰会期间成为朋友的。当天正好是普京的生日,两国领导人在结束会议后举办了私人生日聚会,普京、习近平和双方的几个亲密助手一起喝酒庆祝。
7.但是有利的商业交易和生日祝酒能够在多长时间内掩盖未能实现的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还有待观察。虽然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输送量增加了33.7%,但俄罗斯并没有从中获得很大利润。俄罗斯仅吸引了来自中国5.6亿美元的直接投资,不足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0.5%。最大的亮点是,2015年俄罗斯从中国的贷款总额为18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俄罗斯当年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但仍与2013年乌克兰危机前俄罗斯吸引欧盟和美国总额为2610亿美元的投资相去甚远。
8.莫斯科在与中国关系紧密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克里姆林宫一直视中亚为自己的后院,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让俄罗斯相形见绌。中国的“一带一路”削弱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击败了莫斯科主导的经济项目——欧亚经济联盟。北京肯定是莫斯科所需要的合作伙伴,但中国也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虽然远远称不上美好的合作图景,但北京方面赢得普京内部精英集团青睐这一策略似乎是有效的,因为在访华期间,普京和习近平讨论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在俄罗斯政府内部受到抵制,但鉴于俄罗斯急需获得投资缓解经济痛苦,普京对中国的态度正在变得越来越乐观。中国是否真的能缓解俄罗斯的经济痛苦尚不可知,但像季姆琴科这样的普京的朋友们似乎是克里姆林宫重返中国的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