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亚洲关注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ASEAN Focus

文章框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在五个关键领域展开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国内经济与其外交政策利益融合的需要;经济因素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出现的全部原因;国内经济需求和国际战略利益的汇集促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地区秩序的核心;“一带一路”倡议被中国的一些分析人士称作一项伟大的战略;重建互信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意愿。

观点摘要:

1.“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张高丽担任组长,该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组长人选以及办公地点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对“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视。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反映了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要点,并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细节,包括它的背景、原则、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方面为实施这一倡议所做的准备。这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最权威且最翔实的文件,将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基准。

2.“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在五个关键领域展开合作:协调发展政策,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投资和贸易关系,加强金融合作,深化社会文化交流。对于许多国际观察人士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基础设施的连通。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因为基础设施或许是“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这种看法又不完全准确,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还涉及其他四个方面的合作。例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还提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产业链上的合作。

3.“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国内经济与其外交政策利益融合的需要。国内经济的四个现状让“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成为可能和必需。

第一,经过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盈余和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在继续接收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在准备着扩大其对外投资。

第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西部及边境地区的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缩小西部欠发达省份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仍是中国领导层的重要政治目标。中国的决策者们明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西部邻国实行开放政策。

第三,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行业,如建筑材料生产。这是人们普遍承认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缓解产能过剩压力的方法之一。

第四,面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中国政府打算进行产业升级的情况,中国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想要走出国门。

4.然而,经济因素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出现的全部原因。这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的五大合作领域不仅涉及中国,还涉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高调行动也应该从国际战略的角度进行观察。坦白来讲,北京方面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帮助中国扩大其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中国领导人明白,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软实力方面不具备优势。中国也不可能在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现在乃至可预见的未来,最好的外交政策工具就是其经济实力。在中国决策者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可靠的办法。比如,尽管一些国家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及其在海上争端采取的强硬手段表示担忧,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帮助其巩固了它在亚洲的战略立场。北京方面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和政治联系,并给其竞争对手造成一些障碍。

5.总之,国内经济需求和国际战略利益的汇集促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北京方面十分重视该项倡议,丝路基金已经到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为基金的筹措提供了其他渠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近平主席可能想要将“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作为其任期内的主要外交政策遗产之一。

6.“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地区秩序的核心。这一倡议包含两个经济走廊的发展:一个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它将中国的陆上工业中心与中亚和欧洲连接起来,另一个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它把中国的太平洋沿岸商业区与资源丰富的中东和印度洋地区连接起来。另外,中国还宣布创立一个4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基金,支持这项宏伟的国家计划。这些举措将帮助中国在亚洲贸易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

7.中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崛起对该地区其他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印度尼西亚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深化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契机。佐科·维多多政府认为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印度尼西亚是有利的,它与印尼的“海上支点”议程在互联互通、安全和外交领域有共同之处。具体来说,雅加达希望能从旨在发展海洋基础设施以建设中国的新“丝路基金”中获益,比如在比通、瓜拉丹绒建设国际海港。

8.然而,印度尼西亚仍对中国的地区意图持不确定态度。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大型项目像是中国早期“珍珠链”战略的扩大版,该战略以中国与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商贸、外交和国防关系为中心。北京方面在海上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使得中国海军能够进入深水港并开展区域外的持续性海上作战。由于持久的区域猜疑和尚未解决的领土争端,中国力量的扩张会进一步刺激大国对地缘政治霸主的争夺。

9.除了“一带一路”倡议之外,中国最近的倡议使通过外交战争来塑造地区秩序变得越来越激烈。最突出的举动就是总部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此举直接挑战了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中国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关于亚太自贸区(FTAAP)集体战略研究的支持实际上是为了让FTAAP能够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进行竞争。

10.同样,在2014年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ICA)上,中国最高领导层呼吁建立“新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这表明中国正试图弱化现有的且将美国纳入其中的区域安全机制。在此背景下,印尼“海上支点”愿景的实现需要维护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与其他东盟成员一样,印尼对中国在同其他大国进行竞争的背景下试图规定区域关系而感到不安。中国的这些做法将对东盟的地位带来严峻挑战,并会扰乱地区安全架构。

11.在习近平主席2013年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中国已经参与到马来西亚港口建设当中。在习近平出访的一个月前,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GBIPG)决定购买马来西亚关丹港口财团(KPC)40%的股份。KPC的政府特许经营时间有望从2045年延长至2075年。GBIPG在华南地区共有4个港口,同时还持有中国-马来西亚关丹工业园区49%的股权,它承诺到2020年向工业园区投资200亿美元。2015年底,广东省宣布向马六甲州的深海港和海洋公园项目投资100亿美元。

12.为促成这些投资,今年4月中国出台了一项计划,该计划简化了10个中国港口和6个马来西亚港口的海关和入境手续。2016年5月,习近平特使孟建柱低调访马,马来西亚表示愿与中国在传统(军事)和非传统安全上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很难预测马来西亚将如何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但可以确定的是,马来西亚一定会参与其中。

13.“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一大影响是,中国海警船自2013年以来一直不断进入距沙捞越84海里之外的南部卢卡尼亚浅滩。2016年3月底和4月初,100艘渔船在中国海警船的护送下进入马来西亚海域。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起鲜为人知的船舶撞击事件。

14.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实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和越南领导人在举行会晤时都会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进行讨论。2015年4月,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访问中国,北京利用这个机会邀请越南加入MSR,表示中方非常欢迎越南的加入。

15.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越南有幸成为MSR在东南亚的第一站。根据这项倡议,北京和河内一直同意将越南北部港口城市海防(Haiphong)升级为主要的货柜港口,用于卸载前往中国内陆地区的货物,节省经过上海和香港的时间。报告显示,升级后的港口可以在2018年初完全投入使用。

16.中国希望让MSR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跨境公路、铁路和金融联系网络的骨干。在此背景下,在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访华期间,北京与河内一致同意在基础设施和金融互联互通地区设立特勤部队。早在2013年末李克强总理访问越南期间,两国政府就一致同意推进深圳-海防贸易走廊项目,该项目一旦完成,越南港口城市将与华南主要贸易中心连接起来。另外,两国还同意就修建连接中越边境城市的高铁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北京方面也表示愿意把MSR与越南本国的发展战略连接起来。

17.然而,虽然越南将成为MSR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但是在越南学者中,对中国该项倡议持怀疑态度的人比比皆是。虽然越南是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但河内尚未公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相反,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经获得了越南领导层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18.有两个因素严重影响了河内的决策以及MSR在越南的未来。第一个因素是越南在中越南海领土争端上的战略考虑。中国官方评论称MSR有助于减弱在南海领土争端上的摩擦。而越南方面的策略倾向于将领土争端国际化,以向北京施压,而不愿寻求双方的互相妥协。第二个因素是越南民族情绪和反华情绪的日益高涨。这让中越两国的合作,尤其是在联合经济项目上的合作面临着公众舆论的密切关注。中国的投资成为越南民众抗议的目标。几年前,越南中部地区一项由中国支持的铝土矿开采项目也在知识分子和民间社会团体间引起了一场运动,他们要求政府给予更多的民主和透明。对于中国来说,在MSR下,这些项目的开展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就像中国在老挝和缅甸开展的雄心勃勃的项目一样。

1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被中国的一些分析人士称作一项伟大的战略,甚至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能会对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该倡议承诺让东南亚与中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和人民交往中实现更紧密的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对菲律宾这个与中国在南海海洋权益上正在进行法律战争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20.当MSR路线图发布,菲律宾被绕过时,观察家们得出结论,菲律宾被排除在中国的这项计划之外。中方随后否认了这一说法,强调两国人民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存在已久。毕竟起始于宋代的古代海洋贸易路线的起点泉州是大多数华裔菲律宾人的家乡。不出所料,中国未能在菲律宾积极推进海上合作。随着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马尼拉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印度尼西亚没有依靠中国的市场和其他邻国的资本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是幸运的。因此,有人认为马尼拉可能会在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原则性更强的立场。但是现在阿基诺已经离任,新上任的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已经表示倾向于以更加务实的方法与中国相处。中国的MSR是否会在菲律宾取得良好的进展,现在还不得而知。

21.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重建互信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意愿。即便如此,杜特尔特还是会把发展经济放在优先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位置。由于海港的潜在战略意义,海港建设方面的合作比公路和铁路方面的合作更加敏感。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菲律宾的海洋产业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支持。暂且不考虑这些,马尼拉的基础设施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是唯一一个能为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的国家,因此两国间的合作并不是没有机会。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国最近的政治局势处于紧张状态,但是其贸易和旅游关系继续向好发展,这表明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完全变成政治化问题或安全问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