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俄罗斯的大欧亚战略与中国的新丝绸之路:适应并非竞争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Russia’s Greater Eurasia and China’s New Silk Road:Adaptation Instead of Competition

文章框架:俄中关系危机总是不可避免地引起分析人士的不断争论;“新丝绸之路”把中欧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连接起来;“新丝绸之路”仍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俄罗斯方面认为“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加强对中亚经济渗透的宣言;中国是大欧亚项目的首要目标对象;俄罗斯的大欧亚愿景不会阻碍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

观点摘要: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中关系危机总是不可避免地引起分析人士的不断争论。俄中关系危机的原因是两个大国在中亚的地缘政治竞争。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念(中方称“一带一路”)。同时,莫斯科方面宣布了其自己的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双方的行动似乎证实了最初争论的正确性,两个项目显然会展开竞争。同时,2015年5月,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将两个项目结合起来,以联合工作组的形式成立一个正式的协调机制。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在2016年6月16~17日参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提出“大欧亚合作伙伴”愿景,也称作大欧亚项目,这表明俄罗斯最终选择了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而没有平衡中国的崛起。与此同时,莫斯科正试图掩盖俄中关系日益增长的不对称性。

2.中国“新丝绸之路”的概念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秋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把中欧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连接起来。“新丝绸之路”的具体组成部分包括:中亚(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式),东南亚和南亚(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形式)以及巴基斯坦(以中巴经济走廊的形式)。这项由中国发起的倡议还通往欧洲国家和地区,即俄罗斯、中东欧、巴尔干半岛、南高加索地区、土耳其和中东地区。已有超过60个国家宣布参与该倡议。该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发展潜力增强的结果,特别是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精英阶层的信心日益增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正在寻求制定独一无二的外交政策。“新丝绸之路”反映了欧亚关系集团的中国愿景。这一愿景最重要的元素包括:对潜在参与者开放,限制潜在的贸易壁垒,去除封闭地区经济合作的格式化并构建一个与小国进行经济和发展合作的框架,这是对美国概念的代替。同时,中国正在通过“新丝绸之路”对周边国家施加持久影响。

3.“新丝绸之路”仍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已经形成了较小程度的制度化框架。到目前为止,“新丝绸之路”资助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单边(如仅中国)新丝路基金会已经建立,多边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已建立,以作为“新丝绸之路”倡议下项目资助的额外工具。因此,可以预期“新丝绸之路”将服务于公共外交,并使人认为中国的政策是多边的。然而,中国主要活动仍将在一个灵活的双边关系框架下进行。在建设“新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开展了几个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如中亚国家铁路项目,东南亚海港建设)以及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如巴基斯坦的发电站项目)。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发放的大部分贷款已用于“新丝绸之路”的项目上。“新丝绸之路”的这一模式反映了中国精英阶层对影响力问题的理解。从北京的角度来看,“新丝绸之路”旨在促进中国经济的扩张,维护外部市场对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它还希望采取措施帮助中国绕过某些地区性倡议,比如对中国经济构成障碍的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比如建立关税联盟。同时,“新丝绸之路”仍然是一个单边倡议,目前由中国方面主导,这与其最初宣布的不符。另外,北京方面在制定更清晰的新丝路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

4.俄罗斯方面认为“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加强对中亚经济渗透的宣言。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莫斯科一直担忧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有人担心中国可能想利用这种影响力挑战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霸主地位。俄罗斯自2011年开始实施的经济一体化项目(关税联盟、共同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的目的就是阻止这种趋势。这就是莫斯科方面最初不愿接受中国这一新倡议的原因。

5.然而,于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峰会上,中俄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准备在两国经济合作倡议的同时开展对话,即欧亚经济联盟和“新丝绸之路”。在2015年峰会上,两项倡议之间的合作宣言达成。在今年6月16~17日于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经济论坛期间以及6月24日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和普京访华期间,普京总统提出了一个欧亚经济合作的新愿景——大欧亚伙伴关系,也叫作“大欧亚”。这一愿景包括制定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东盟以及欧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最初,这些协议将涉及简化并统一具体合作领域和投资领域的规章制度,包括技术、动植物检疫、海关法规和知识产权法规。此后,该协议将涉及降低关税并最终建立自贸区。

6.首先,这个新倡议的目的是想表明俄罗斯掌握着俄中关系的主动权,从而掩盖双边关系的不对称性并将其合法化。其次,大欧亚与之前的大欧洲概念类似,目的在于说服西欧与俄罗斯进行合作。

7.大欧亚项目是在克里姆林宫面临根本挑战时构想出来的。这些挑战(包括俄罗斯经济发展停滞)是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缺乏改革造成的。然而,还有些挑战是由俄罗斯自2007年以来对西方国家实行修正主义政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总统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造成的。俄罗斯试图扩大欧亚项目,把乌克兰作为这一政策的一部分,与美国和欧盟进行对抗,但最终使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贷款和技术准入的限制。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中俄两国关系的不对称性在2015年变得日益明显。

8.因为与其地缘政治对手进行对抗,俄罗斯被迫脱离了西方金融市场,而中国对其经济援助范围的不足让克里姆林宫感到失望,即便如此,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做出一系列重大让步。包括向中国出口更为先进的武器系统(S-400防空系统和苏-35战斗机),这可能会改变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俄罗斯市场向中国投资开放,包括允许中国企业以储备共有人的身份参与能源行业,间接支持在南海领土争端上的中国立场。

9.大欧亚项目的知识背景是由一个专家组在俄罗斯政府的委托以及瓦尔代俱乐部的支持下提出的。专家组工作由谢尔盖·卡拉加诺夫(Sergei Karaganov)和季莫费·博尔达切夫(Timofey Bordachev)主持。在2015年4月的一份报告中,他们呼吁“将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项目结合起来,把欧亚中心改造成为联合发展区域”。目的在于避免两个项目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并建立一个机制,促进中俄两国根据“非零和博弈”规则在中亚地区的互动。这份报告建议所有参与大欧亚项目的国家成立一个联合的“高级别委员会”,促进运输物流走廊的合作与发展。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报告的作者提议建立一个合作委员会,维护整个欧亚地区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局势。

10.这一由克里姆林宫提出的地缘经济秩序新愿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这样一种假象,即俄罗斯是欧亚大陆新经济秩序的发起者,因为俄罗斯在欧洲与亚洲市场联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所以它能够在与欧盟的双边合作中提一定的条件。同时,大欧亚项目还能作为一个思想屏障,掩盖克里姆林宫接受中俄关系不对称的事实。这种不对称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越来越明显。从更实际的层面来看,大欧亚项目旨在掩盖俄罗斯放弃封锁中国在中亚经济扩张的事实,并默许与中国在该地区共同发挥主导作用。

11.俄罗斯当局(和普京总统本人)对华政策的几个假设为克里姆林宫的项目构想提供了重要背景。首先,俄罗斯不能卷入与中国的公开冲突当中,因为代价太大。其次,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方面推行的政策比中国方面推行的政策具有更大的威胁性,并且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相比,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更适合俄罗斯。从克里姆林宫当局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不打算通过“颜色革命”改变俄罗斯的治理秩序,这一点中国不同于美国。另外,中国表示愿在中亚做出地缘政治妥协,这就要求中国把它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与俄罗斯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利益结合起来。克里姆林宫的相关专家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不同于西方——不以硬实力或使用武力来搞扩张。这些假设让俄罗斯排除了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实行地缘政治平衡的政策,尽管俄罗斯不排除通过多样化的经济联系加强与中国的对抗。

12.中国是大欧亚项目的首要目标对象。普京邀请北京方面加入该项目似乎说明俄罗斯同意与北京合作,实行经济向西扩张的策略,唯一的条件是中国要考虑到俄罗斯的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维护大欧亚项目的政策一致性以及推迟货物贸易自由化。俄罗斯邀请中国加入该项目还包括默许中俄共治中亚,俄罗斯主导政治和安全领域,中国主导经济领域。该项目的其他目标对象是主要的欧盟国家,即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样一来,大欧亚愿景与大欧洲计划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包括“引诱”西欧国家与东欧开展经济合作,并与俄罗斯和平共处,最终让西欧脱离美国的保护伞,并同意与俄罗斯开展不对称的经济合作,俄罗斯的市场前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说服西欧国家与其达成地缘政治协议。

13.因此,普京现在正试图向欧洲国家展示亚洲市场的前景并向它们表示,一方面,与俄罗斯合作就能够极大增加它们在亚洲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这一提议包含胁迫的成分,如果欧洲不利用俄罗斯的“中介”优势,那么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将面临边缘化的威胁。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向西欧扩展能够让莫斯科避免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该项目另外的目标对象是亚洲国家。亚洲国家是经济合作网络的潜在参与者。普京想要邀请亚洲伙伴——印度、伊朗、东盟、韩国,它们的加入限制北京方面在双边关系中发挥自身优势。

14.不同于俄罗斯的大欧亚项目,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体现了全球化的趋势而不是国际政治的区域化。这会对俄中关系带来一些影响。首先,中国将俄罗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看作“新丝绸之路”的一个走廊,它提供了一条最短的线路并且同时还是一个统一的关税区。其次,中国的目的是防止欧亚经济联盟阻碍中国经济在原苏联地区的存在。北京方面实行的这一政策限制了中俄在原苏联地区的潜在竞争,为中俄两国的欧亚构想、和谐共处铺平了道路。

15.俄罗斯的大欧亚愿景不会阻碍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相反,俄罗斯的大欧亚项目间接同意了中国在欧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观点,即不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政策。同时,中国的大欧亚愿景使克里姆林宫在其邻国中保留了政治主动权。对于北京方面来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未来的合作框架并不重要。中国不会让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新丝绸之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开展合作的主要会场,因为中国不愿让这种合作走向制度化,并且在这一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