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n 2016
文章框架: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正在通过旅游增长;中日政冷经热的关系;日本政府宣布“国有化”部分争议岛屿的影响;中日关系的恶化将不仅影响日本出口和投资,还影响中国经济;日本和中国应该开展合作,深化经济关系。
观点摘要:
1.元旦已经过去了,中国的春节即将来临。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说,2015年2月大约有36万中国游客趁着春节假期访问日本,其花费超过1000亿日元。据预计,今年的春节假期(2月7~13日),还将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游客涌入日本,其中包括笔者的三个朋友及其家人。因此,人民之间的互动正在通过旅游增长体现。然而,两国之间总体经济关系自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僵持状态,部分是基于两国在中国东海的争议岛屿。
2.报告还提到中日关系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虽然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在2000年上半年开始紧张,但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依然活跃。这被称为“政冷经热的关系”。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飙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政治关系的恶化从2010年开始对经济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日本与中国贸易的停滞以及日本直接投资量的下降,使其双边关系陷入“政冷经热的关系”中。
3.以原有的月度数据作为描述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指标,2012年9月,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14.1%,该月是日本政府宣布“国有化”部分争议岛屿的月份。“国有化”导致的政治紧张加剧对在中国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造成很大影响。同时,2012年对日本产品的抵制和需求急剧下降反映了“国有化”重创了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这仅占其出口额的2.69%,这对日本消费品造成特别沉重的打击,如汽车,销售额每年大幅下降32.3%。
4.据推测,中日关系的恶化将不仅影响日本出口和投资,还影响中国经济。他们发现2012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约368亿~379亿美元,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下降约313亿~318亿美元。有人指出,与日本公司的交易减少可能会通过产业联动效应影响中国企业,因为日本企业在21世纪初就在中国市场开始广泛的本地化运营,这既提高了国产化的比例,又显著提高了本地销售的比例。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关系的恶化产生非常大的经济影响。
5.日本和中国应该开展合作,尽早展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2014年11月,在两年零五个月的沉寂后,一个破冰的日本-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两个国家之间的第一次正式的面对面会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终于表现出关系改善的迹象。在这种背景下,两国举行了特别研讨会,讨论中国和日本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为了改善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必须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实施各种措施(2014年待办事项)。目前,两国有望加强政治、文化和个人交流。然而,在实现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全面进步之前,两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6.深化经济关系的第一步,即日本和中国应大力推进RCEP的建立。虽然RCEP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很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指出,但我想强调的是,需要继续加快RCEP的建立。2015年10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协定(TPP)谈判的结束,在中国成了头条新闻。据我所知,中国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在见证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都认为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认为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他们支持区域贸易自由化框架,如RCEP和TPP。TPP协定的正式签署仪式于2016年2月4日举行。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抓住TPP发展的势头,大力推动RCEP的谈判。
7.日本-中国首脑会议在2015年11月举行,两国领导人同意恢复日本-中国高层经济对话,并计划于2016年初在日本举行部长级会议。如果这些得以实现,那么这将预示着大约五年半后的第一次会谈的举行,我们强烈地希望两国以此为契机,推动经济和产业合作以及RCEP相关磋商。今年,日本将举办包括日本、中国、韩国的三国峰会。如果这是一个改善三国之间政治关系的机会,那么我们可以看到RCEP再迈进一步,日本、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以及双边关系(包括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