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Stumbling Blocks to RCEP
文章框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关于特定项目的讨论仍陷入僵局;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仍然是一个主要的谈话点;知识产权也面临着逆境。
观点摘要:
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16个参与国于12月2~10日在印度尼西亚结束了第16轮谈判。尽管有报告指出进展缓慢,但在经济和技术合作以及中小企业方面都谈判成功。然而,关于货物贸易、服务、投资、知识产权(IPR)、竞争政策和劳动力流动的讨论仍然陷入僵局。
2.然而,货物贸易取得了一些进展,将采用单级关税减税制度。虽然产品的覆盖范围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会议中的小道消息称,覆盖范围将是所有商品的80%~92%。东盟正在推动上限的调整,但这一建议面临着与中国有巨大贸易逆差国家的强烈抵抗。
3.另外,印度正在推进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并行谈判,考虑到服务部门的复杂性及其监管障碍,这将使讨论进一步复杂化。印度也要求特别豁免,以推迟对某些产品实施减税,如钢铁和纺织品。
4.同时,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仍然是一个主要的谈话点。这种允许私营部门对国家采取法律行动的机制仍然具有争议。据统计,在涉及RCEP参与者的国际仲裁法庭案件中仍有50起总额达310亿美元的待解决诉讼案件。鉴于涉及的高额股权,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正在ISDS框架内重新考虑其对投资者权利的立场。
5.同样,特别是在那些高度依赖廉价医药和仿制药物生产者的欠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也面临着逆境。一个围绕着数据排他性的概念的争论意味着没有其他公司可以在其监管文件中使用专利持有人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数据来生产仿制药。
6.总而言之,RCEP似乎在多次错过最后期限之后得到了第二次发展机会,部分是因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未来前景不明朗。谈判各方乐观地认为谈判可能将在2017年底结束,但这个难懂的目标将部分取决于它在调和16个缔约方之间不同利益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举例来说,这些不同利益涉及服务、ISDS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定于2017年2月在日本举行的下一轮谈判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