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描绘中美关系新里程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arting a New Course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文章框架: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行为方式损害了指导美国对华政策数十年的现有战略框架;多位中国与会者提到美国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反应;中国变得日益强大,但未必越来越趋同于美国以及其他自由民主政体。

观点摘要:

1.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行为方式损害了指导美国对华政策数十年的现有战略框架。美国长期以来实行一套“接触”战略,旨在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与国际体系的融合,并借此方式使中国变得更像美国以及其他自由民主国家。局势已经明朗,中国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许多美国人曾经展望过的转型式政治改革。当然,正如我们对话小组中的部分中国学者指出,毋庸置疑,与改革前、接触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更加开放。倾向于所谓“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框架的美国专家发现,中国近来在南海及东海的政策方式对他们的假设构成了越发强劲的挑战。

2.对话小组中的中国学者认为,如果美国的“接触”是基于中国最终将变得更像美国的假设,那么只能说这个假设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改革起源于自身,中国的道路一直并将继续由中国人民自己决定,而不取决于美国或其他任何外来势力。如一位中国学者所言,“接触”一词还给人以美国将一个孤立中的中国拉进国际社会的印象,在这位学者看来,这在今天显然已不适用。诚然,小组中的多位中国学者都将美国的“接触”归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贡献因素。但是,在政治观点上,他们希望看到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能够按照中国本来的样子接受中国,而不是试图将其改变成一个美国想象之中的、应该成为的中国。

3.对话小组中的中国学者还对“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框架的执行感到不满。他们对这个概念表示理解,但在他们看来,当中国确实在努力向前迈进以解决国际问题时,美国往往还之以怀疑。他们认为美国的政策声明与美国的行为之间存在落差,前者欢迎并鼓励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后者看起来往往在阻碍中国的努力。多位中国与会者提到美国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反应,将此作为主要例证。几位美国与会者同意,美国对AIIB的最初反应并不是美国外交史上的光辉时刻;这些与会者和中国同事一样对部分美国官员的行为感到不满,这些官员显然习惯于做出本能而缺乏远见的负面反应,即便当北京提出建设性的合理提议时也是如此。

4.中国变得日益强大,但未必越来越趋同于美国以及其他自由民主政体;在这样一个时代,美国需要一个新的或是经过更新的框架来管理中美关系。但是,对话小组中的美国学者相信,在美国能够构建出这一框架前,中国领导者需要通过声明和行动,更清晰地说明,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发挥何种作用。太多时候,北京只表示不满,却很少提出切实有效的替代方案。如果中国不打算成为与美国类似的角色,那么美国观察者需要听到北京更多地讲述中国的目的与目标,中国领导者需要通过远比现有惯例更为具体的方式来传达这些信息。至少有一个美国与会者提到,总体来说,中国领导者与对应的美国领导者相比透明度较低,这更为确认并评估北京的决策,尤其是在军事问题及其他敏感领域方面增加了难度,即便对中国学者来说也是如此。这种困难造成了美国方面的不确定感,并令美国专家有可能过分夸大中国的单个行动(例如南海的近期行为),并将其视为中国战略目标和意图的指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