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欧洲在南海的实用主义原则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Europe’s “Principled Pragmatism” on the South China Sea

文章框架: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增加;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抱有兴趣。

观点摘要:

1.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增加。根据荣鼎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在2000~2014年,中国在欧盟28个成员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520亿美元。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之后,欧洲资产价格降低,中国在欧洲的投资相应增加。在中国对欧洲对外直接投资(FDI)当中受益最大的三个国家是:投资138亿美元的英国、投资78亿美元的德国、投资67亿美元的法国。2015年,由于中国化工将控股倍耐力轮胎,意大利成为中国FDI的最大接收国。欧洲各国为吸引中国投资而展开的竞争使得北京的影响力和杠杆作用得到提升。

2.欧盟及其成员对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抱有兴趣。该倡议承诺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以将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而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资金主要由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提供。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决定于2015年3月加入AIIB。尽管美国极力反对AIIB,但欧盟28个成员当中的14个国家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选择加入AIIB。中国经常利用一个欧盟成员来与另一个欧盟成员对抗,以影响欧盟政策。

3.在中国单方面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东海争议水域上设置防空识别区之后,欧盟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在2013年11月的声明中清楚地表明欧盟不愿意找中国的麻烦。当时,欧盟呼吁各方采取措施以缓和局势,虽然危机显然是由中国采取的措施所引发的,但这种为了不惹怒中国而发表的不痛不痒的声明激怒了日本和韩国。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