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人。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又上升至第13位。截至2005年10月,晋江市已拥有15枚“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拥有品牌数目位居全国县(市)前列。
目前,晋江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陶瓷石材、食品、玩具(文具)等为终端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共有企业8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左右,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纺织服装板块主要集中在晋南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25万人,行业年产值超250亿元,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誉,深沪、英林两镇同时获“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七匹狼服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销量均居国内休闲装、西装和西裤市场前三名。鞋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晋东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旅游运动鞋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3/5、国际市场的1/10,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誉。陶瓷石材板块主要集中在晋江西部一带和永和、东石两镇,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500多家,石材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建筑陶瓷6亿平方米,石板材4000万平方米、石雕工艺品60万件,外墙砖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国内市场,磁灶、永和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石材之乡”称誉。食品板块主要集中在晋江中心城区一带,现有企业550家,行业年产值近30亿元,占福建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称誉。伞业板块主要集中在东石一带,现有大中型伞业企业136家,年伞业总产值(含雨伞配件产值)近45亿元,年出口量占全国雨伞外销量的23.8%,东石镇被授予“中国伞都”称誉。玩具板块主要集中在安海一带,现有企业102家,年产值近20亿元,成为全国三大玩具生产基地之一。
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型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原辅材料年交易额已超过300亿元,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促使部分规模企业引入虚拟经营模式,走委托加工路子,以大带小,分工协作,互利互惠,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安踏、利瑶、华闽等企业分别带动了100多家中小企业定点生产。
产业集群提升了晋江经济发展的质量,引跑晋江经济发展。晋江市发展产业集群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着力整合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创新、提高和发展,增强晋江经济发展的后劲。
综观福建晋江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不遵循或者说创造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学习福建晋江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说是我们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