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的基础性调查和研究中,田野点的选择可以是一个村落,抑或是一个社区,还可以是一个工厂。重要的是,之所以说我们在工厂做研究,而不是仅仅做工厂研究,是要将局部区域里的维汉劳工交往状况描述出来,这是此研究作为一项扎实性和基础性工作的所在。进一步的,我们不但要关注是什么样的状况,还要讨论是怎么变化出现的这种状况。我们不妨进入到经济的情境中来检视维汉劳工交往是如何实践的。
刘明: 新疆喀什人,祖籍浙江永康,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 近年来,在《开放时代》《世界民族》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2014年,独著)及学术文集《新疆人类学民族学书斋与田野》(2016年,独著)、《新疆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独著)。 2010~2014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文化适应调查研究”,2014~2016年主持并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社会转型中维汉劳工交往调查”。2012年《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水文化调查研究》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2015年《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荣获第三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