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结语
在线阅读 收藏

不了解萨哈林岛石油工业的形成过程,就不可能了解俄罗斯远东油气开发的历史。

这是一个持续了百年之久的故事。它是从一个商人、一点运气开始的。帝俄地质委员会在“摸家底”上取得初步成果。苏联时期开启了工业化开发之门:不仅继续“摸家底”的工作,而且要考虑如何使用这些家底。一句话,有石油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段英雄史诗所代表的技术、人们的热情,使萨哈林岛这个昔日遥远的地方,现在变得不再陌生!萨哈林岛大陆架是当今俄罗斯远东油气产业的希望之星。“萨哈林1号”“萨哈林2号”项目的油气出口,实现了俄罗斯就地开发、就近销售的历史夙愿。至此形成了包括油气勘探、开采、运输、出口、加工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它的一端服务于国家的战略调度,另一端肩负拉动地方经济的任务,贯穿中间的是保持俄罗斯远东的稳定。一个小岛屿也可以派上大用场。

萨哈林岛油气开发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人与资源相结合不断突破气候、地质条件限制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源于自然的资源恩赐,更融合了开发者的勇气和智慧,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做出贡献的人物和群体。他们当中有商人、地质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员工,甚至还有被动员起来的犯人。这些人的动机不一,既有前来投机的淘金者,也有准备控制更多资源份额的大公司,更有以国家利益为上的俄罗斯石油工作者。与西伯利亚不同,俄罗斯的“敛财大亨”很少到此光顾。

另一个是萨哈林岛油气开发受控于俄罗斯政府的时间远长于开放的时间。它与俄罗斯的集权传统和国力状况,以及开发逻辑有关。很大程度上,俄罗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央权力不断集中巩固和强化的历史。中央对地方的放权属于例外而并非常态。当国力不振时,外资进入俄罗斯油气开发领域较为容易;反之则限制较多。在油气开发逻辑上,俄罗斯政府要在鼓励私人投资与保持国家调控之间、对内与对外维度、求强与求富之间维持平衡,目的在于收益最大化。因此,萨哈林岛开发区一再出现“过热”与“紧缩”交替的场景。

石油工业是俄罗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演变史上多次出现了盛与衰的循环,其再度崛起往往经历应急措施、有序发展直至扩张三个前后衔接的阶段。这些阶段又与俄罗斯的大国情结联系在一起。于是,油气开发的多元化成为必然选择。

萨哈林岛石油工业的形成,是帝俄、苏联、俄罗斯资源战略和地缘战略在其远东地区组合的结果。萨哈林岛石油租让、萨哈林岛大陆架油气产品分成,适逢世界石油工业步步走高之际,石油与俄罗斯的国际战略、地缘政治和实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两种开发方式都是从与西方的合作中开始起步。双方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关系。人们经常谈论英国、美国的世界霸权历史,俄罗斯与这两个国家在石油领域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联系,其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英、美也都参加了萨哈林岛的石油开发。一俟国内石油工业形势见好,俄罗斯就要实现退一步、进两步的战略设计,完成从应急措施到有序发展的政策调整。当地很少出现让一个外来国家长期独占油气开发的局面。萨哈林岛石油开发为俄罗斯外交中的大国制衡提供了机会,油气并举开发则为其外交多元化提供了筹码。利用与防范是俄罗斯对西方资源战略、地缘战略的正反两面;西方所担心的是俄罗斯石油扩张产生的地缘政治后果。为了平衡西方,俄罗斯需要面向东方。萨哈林岛大陆架许可开发地块也被一分为三:西方、俄罗斯、东方,俄罗斯占据主导地位。由此,俄罗斯用资源换取发展空间。

自帝俄时期至今,俄罗斯长周期地享受了油气开发的收益,目前仍试图穿越时空同帝俄、苏联时期相连接,实施“油气兴国”战略。萨哈林岛不仅确立了它在国家东部油气开发中的演练场地位,而且为俄罗斯提供了海洋想象空间。从历史上看,萨哈林岛石油工业的发展不仅是量的积累,而且伴随着质的提升。当石油的战略价值在“一战”中开始显露之时,它就适时地加快了石油开发进程。在国际社会关注清洁能源的利用,天然气日益成为一种首选的燃料的条件下,它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取得了突破。作为欧亚之国,俄罗斯的强国之路在于从陆地走向海洋,并且保持两者的大体平衡。油气开发也不例外。如此则意味着,萨哈林岛石油工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悠久的历史当中,而是需要从勇敢地面对未来中寻找定位。这个前景仍然有待书写。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