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出较强的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专利产出绩效较高的中心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专利产出绩效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绩效不均衡和城际溢出的背景下,各中心城市专利创新的特征如何、相互之间会产生怎样的辐射效应、各自的辐射方向如何,以及影响因素在哪里,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本部分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节,目前各中心城市专利创新总量规模以及结构组成情况,各中心城市的公开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构成是否具有一定的基本规律或特征,常用的评价职务申请指标是否能够全面说明中心城市专利创新的特征。
第二节,在不同专利创新总量规模和结构组成的背景下,中心城市之间存在怎样的专利合作网络,我国当前是否形成了专利创新的集聚区,这些集聚城市之间以及对外合作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即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创新网络合作的基本格局问题。
第三节,通过引入负二项计数回归空间交互模型,构建了中心城市之间专利合作中的同组织矩阵和异组织矩阵,测算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专利创新同组织和异组织合作的频率矩阵,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检验。
第四节,首先引入和构建城市专利创新辐射总距离模型,提出了综合意义上的交通运行时间,突出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概念,分析城市专利创新辐射距离等级特征,寻找合作的基本空间规律。
第五节,在第四节研究基础上,引入城市信息流概念,对中心城市信息流与专利创新辐射距离进行综合对比。
第六节,在第五节研究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内中心城市的专利创新辐射方向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的网络。
第七节为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