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One Road from Paris
文章框架:《巴黎气候协议》;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做的承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中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中国项目在国际上有着恶劣的环境记录;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工程的环保承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评估。
观点摘要:
1.在今年的杭州G20峰会前夕,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签署了《巴黎气候协议》,这是联合国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抗气候变化的条约。目前,已有180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当然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27个国家已批准执行。到2017年4月,如果该协议获得足够的批准以拥有法律效力,那么它会正式地要求签署方坚定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抑制全球变暖,并鼓励“绿色融资”,以促进气候恢复。
2.报告指出,各缔约国的承诺是根据协议自己决定的,而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左右其碳排放达到峰值。但中国的承诺超越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上限;中国的承诺还包括促进国外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会议前已经提交,中国承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创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促进发展中国家更公平地获取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更多内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其所做承诺的考验,对中国来说,这是展现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导力并确立其地缘政治特征的一个重要机会。
3.“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关乎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计划,其规模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具体地说,它的目的是连接欧亚国家及其邻近海域,建立跨区域的合作,并在整个大陆地区“实现多元化、独立、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从北京延伸到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从渤海到地中海且路线蜿蜒曲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铁路和港口这样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但许多其他部门(如能源、农业和工业)的开发项目也将形成。
4.报告认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对其经济和地缘政治具有重大意义。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它将创造新的出口市场,刺激中国经济,解决过剩工业产能,聚焦中国企业的国际业务。就地缘政治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家们希望其能抗衡高度发展的美国、日本、欧洲对欧亚大陆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双边贸易关系培育、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促进欧亚大陆强有力的转型,而且是目前中国进军国际市场的最清晰的计划。
5.中国媒体已经大力宣称一些“一带一路”倡议的早期工程坚持环保主义,称这是在实现“绿色丝绸之路”的理想。例如,在塔吉克斯坦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在工作的同时采取特殊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即使当地的法规也没有这样要求。中国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援建的热电厂也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除尘和脱硫技术。一些私人企业甚至一起发起成立了“绿色丝绸之路股权投资基金”,这将直接对太阳能电池板建设、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修复进行投资。
6.同时,中国项目在国际上有着恶劣的环境记录:东南亚水坝加剧了干旱;乍得油田开发因环境违法行为造成了4亿多美元的损失;老挝的香蕉种植园污染了地下水;更不用说其国内发展相关的污染例子。“一带一路”倡议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可能会损害脆弱的生态系统,例如,增加航运交通对沿海空气质量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过,“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管线和航线满足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和原油进口需求,这样也会促进国际化石燃料工业的发展。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容易延续低效和危险的发展模式,所以北京需要从根本上重塑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模式。
7.一些地区的一致性指标将证明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工程的环保承诺,包括优先发展低碳或碳中性的项目;实施综合措施,保护逐步衰退的土地、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程序来减少意外事故;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传递低碳技术和技术专业知识;与有着良好环境治理记录的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合作;告知有关领导人不得进行危害环境的项目,如探明的水电大坝,即便有着潜在的高利润;以最高的环保标准要求约束国内“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发项目,以树立一个好榜样。
8.中国的巴黎承诺播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其行为是崇高的和值得称赞的,特别是因为它们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我们要看这个协议明年是否生效,如果中国将其雄心勃勃的计划付诸实践,那么会取得很大收益,但如果它的宏伟计划失败了,那么将损失重大。如果中国确实能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沿线项目在整个欧亚大陆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将因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坚持严格的规范而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新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