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巴关系的战略意义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Chinese-Pakistani Relations

文章框架: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改善由计划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所表明;中国和印度在东亚和南亚发挥着突出作用;冷战期间苏联与印度的关系是友好的;巴基斯坦与美国、中国以及阿拉伯世界的连锁关系;中国和美国的打算也影响到周边国家的思考;中国正与巴基斯坦在一系列领域开展前所未有的密切的双边合作。

观点摘要:

1.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改善由计划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所表明,该走廊价值460亿美元,使中国能够访问阿拉伯海,增加其与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在中国所有的周边国家中,其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最亲密友好。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发起,两国关系已经升级到高层次的政治和军事关系。然而,中国对于巴基斯坦也存在着一些担忧,特别是关于伊斯兰恐怖主义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崛起的伊斯兰主义的认同。然而,在重建阿富汗方面,美国和中国有着共同利益,中国在此扮演着大玩家的角色,并且其他区域玩家对这一政治变革也表示欢迎,这些区域玩家包括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在东亚和南亚发挥着突出作用。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一员,但印度是该运动的创始成员(与埃及和南斯拉夫一起)之一,中国和印度都采取独立的外交政策立场,远离美国和苏联的权力集团。因此,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双边关系以及它们与美国和苏联所主导的权力集团的外交关系,已经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略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简单来说,虽然印度在冷战时期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它与苏联有着密切的军事和外交关系。此外,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源于两国在共同边境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同时,自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来,印度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充满荆棘。因此,在南亚地区,中国奉行的是与巴基斯坦结盟来制衡印度的政策。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也继续保持这一政策,同时中国和印度也试图改善与对方的关系并建立互信。

3.冷战期间,苏联与印度的关系是友好的。此外,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是一致的,都向其提供政治和军事支持,以遏制苏联在中亚和南亚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随着1996年塔利班夺取阿富汗政权以及2001年发生的“9·11”袭击,战略形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美国在中亚和南亚的政策从先前的支持者转变为区域秩序的主导者,以执行其“9·11”事件之后出台的全球反恐政策。近年来,俄罗斯和印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先前的敌视美国和中国到两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伙伴。中国的角色变得更为微妙,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整体力量有所提升,并且其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文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因而其改变了中亚和南亚的区域权力关系。这些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首先,尽管在大国政治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仍然被定义为处于竞争状态,但中国视印度为潜在的海外市场,因此,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已经恢复友好状态。其次,上述变化并没有影响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巴基斯坦在确保中亚和南亚的安全稳定以及防止恐怖主义蔓延到中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更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上台之后,中国提出了宏伟的“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印度没有表示支持,但中国已经宣布计划在巴基斯坦投资460亿美元,专注于铁路建设、公路建设、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加快实现巴基斯坦的工业现代化并且把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联系起来。中巴经济走廊将继续在中亚和南亚扩大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4.为了从国际政治的角度了解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看法,必须考虑巴基斯坦与美国、中国以及阿拉伯世界的连锁关系。继军事干预阿富汗(2001年)和伊拉克(2003年)之后,美国在中东重建区域秩序的努力遭遇到重大挫折。继2014年伊斯兰国崛起之后,财力、物力和人力成本的逐步增加使得美国国内对该区域进行军事干预的支持率逐步降低。在美国就有一种强烈的舆论,即主张从中东撤军,美国在阿富汗的维和行动和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政治支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监管。为此,美国在中国参与阿富汗重建的进程中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阿富汗人民普遍欢迎中国在此发挥强大作用。这种趋势反映出美国的担忧,即如果重建阿富汗秩序的努力无法持续下去,那么在阿富汗就会出现权力真空,这会导致塔利班、伊斯兰国、亲巴基斯坦的激进分子重新建立政治力量。因此,如果中国能有效地分担美国的负担并且对巴基斯坦施加影响,那么中国就足以稳定阿富汗当前的政治形势。中国和美国都知道,巴基斯坦希望长期对阿富汗政权造成影响,它们也意识到,巴基斯坦试图利用其对塔利班、基地组织和其他伊斯兰武装分子的影响从西方国家获得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然而,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期望。对于后者来说,在不受巴基斯坦讹诈的威胁下,撤出阿富汗,保持中亚的稳定性,遏制极端伊斯兰主义的传播是最理想的结果。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分别作为中亚和南亚的地理中心,代表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也是通往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可以利用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影响,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新疆的渗透。这说明美国想要让中国参与到阿富汗的重建之中,并约束从巴基斯坦传播出的机会主义。

5.中国和美国的打算也影响到周边国家的思考。例如,中国一直给予伊朗支持。事实上,因核武器计划,伊朗在2006年受到国际制裁,在反对制裁方面,中国是伊朗的主要盟友。因此,伊朗不认为中国政府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影响力是完全消极、负面的。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特别是对由沙特阿拉伯领导的海湾国家来说,巴基斯坦被视为一个亲密的政治盟友,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冷战期间对抗苏联-印度同盟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海湾国家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长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支持。然而,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些厚待没有被巴基斯坦返还。这种看法反映出近年来巴基斯坦与沙特阿拉伯之间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巴基斯坦没有毫无保留地支持阿拉伯国家。例如,在2015年3月也门内战爆发后,巴基斯坦拒绝加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联军而介入冲突。此外,沙特阿拉伯还试图与巴基斯坦结成联盟对抗伊朗。然而,这一邀请并没有得到巴基斯坦的积极回应。在叙利亚问题上,巴基斯坦采取了与阿拉伯国家不同的立场,向各国主张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内战,以反对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这也解释了阿拉伯国家先前努力加强与印度合作的原因。它们希望给予巴基斯坦一个提醒:阿拉伯国家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巴基斯坦选择远离阿拉伯国家,那么它们可以通过撤回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并将转而支持巴基斯坦的宿敌——印度来对此做出回应。

6.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正与巴基斯坦在一系列领域开展前所未有的密切的双边合作。从国内、区域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已表示愿意继续加强同巴基斯坦的关系。除了印度之外,美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都对中国负责维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秩序持积极态度。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追求,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中亚和南亚持续扩大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将逐渐取代美国在此地区的主导地位。自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已经做出重大调整。中国不再扮演被动和低调的角色,已经开始寻求与自身力量相匹配的大国地位,这可以对国家体系产生影响。基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现状,中国会以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承担责任,填补权力真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