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 and the World
文章框架:中国和美国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不同看法;中国要求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华盛顿欢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新作用并试图对中国进行管理;中国崛起不利于美国维护现有体系。
观点摘要:
1.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多边发展机构,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北京方面认为,AIIB可以帮助填补世界上发展最快地区的铁路、公路、发电厂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在融资方面数百亿美元的缺口。美国将中国的这一提议视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存区域和全球秩序的挑战,不仅自身拒绝加入AIIB,同时还发起了一场平静的外交行动,劝阻其盟国不要加入AIIB。
2.华盛顿方面认为,新成立的AIIB会破坏现存体系,因为AIIB在不符合反腐和环境标准的情况下也会提供融资。华盛顿方面还有人暗示北京发起建立AIIB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意图——构建中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以取代美国主导的倡导自由价值的世界体系。许多人认为,华盛顿对AIIB制定标准的不安实际上掩盖了其对地缘政治的担忧。AIIB是北京方面试图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第一步。该行于2015年发起成立,到2016年的年中,许多美国的亲密盟国,即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以色列、韩国以及英国(虽然日本不在此列)都没有屈服于美国,而是选择加入了AIIB。
3.华盛顿为什么会对这么多盟国的意图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自己被孤立呢?难道美国对待中国这一倡议的做法与众不同?美国想要把中国进一步融入现有秩序,这种做法失败在哪?这些问题的答案与AIIB或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细节无关。相反,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中国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来自中国的严峻挑战做出客观的理解。
4.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规模、财富、强硬的外交政策要求其对现有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但中国不打算将现有的国际秩序全盘推翻。半个世纪前,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确实对世界政治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持革命性的视野。而现在,北京坚定不移地追求其国家利益和领土要求,缺乏对现有体制的替代,且实际上几乎是每一个现有主要国际机构的成员。然而,中国是一个不情愿的利益相关者,虽然身在体制内,但常常心存矛盾和不满。
5.近几十年来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上升,中国还拥有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能够利用这些外汇储备进行直接投资。中国在非洲和中亚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也在增强。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可以支持或破坏区域和全球治理。应对中国的崛起和修正主义需要西方国家展示更强的创造力和一致性。今天,北京一如既往地决心以各种方式和论坛体现自身特色,但在倡导创立现有体系之外的替代性机构时,它往往还是模仿现有体系,AIIB的成立就说明了这一点。
6.一直以来,华盛顿对于中国的反应都是欢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新作用,并试图对中国进行管理。甚至许多美国人知道中国可能会破坏国际治理和现有规范,但还是将中国纳入该体系之中。因此,在十多年前,华盛顿开始改变方法。美国开始积极分散中国的精力,并对中国可能对现有体系构成的挑战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
7.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这一新策略。他指出,美国不应该将重点放在中国是否加入主要国际机构上,而应该关注中国的做法和选择。他说,中国在四年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大致完成了其融入现有世界秩序的进程。中国加入了大部分它曾经反对的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当中,签署了解决诸如臭氧层破坏和化学武器等问题的主要国际条约和协定。因此,佐利克认为,美国的政策需要改变。他说,“现在,我们的政策应该不仅仅是让中国加入国际体系,我们要促使中国成为这个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8.中国崛起的三个具体方面使得美国维护现有体系变得更加艰难。其中的两个具体方面如下。首先,中国不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机构组建国将其本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注入国际机构当中。其次,虽然中国已经加入了现有的组织和协议,并且成为其中越来越活跃的成员,但中国也试图通过支持这些机构的竞争者来让现有体系更加多元化。中国支持许多平行体系,例如由主要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2009年,BRICS举行了年度峰会,并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
9.AIIB证实了这一双重模式。亚投行的成立明确表达了北京方面对现有体系改革失败的不满。然而,中国并没有抛弃旧的机构:它仍是AIIB最大竞争者——亚洲开发银行的第三大投资国,并且在世界银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6年,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截止到2020年,亚洲每年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1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只能提供约60%。因此,北京可以信誓旦旦地说,AIIB是对现有体系的互补,而不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