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人口变动和发展来说,20世纪末21世纪初是一段引人注目的历史时期。1999年联合国宣布了两项信息和决定: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还象征性地认定第60亿个婴儿的诞生;同时确定这一年为国际老年人年,提出“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主题。这两件人口大事似乎有一些矛盾,然而又不容置疑地联系到一起,表明一个人口革命时代的来临。这一年10月初,新闻媒体就世界60亿人口日采访了本人。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本人将中国的属相与世界人口增长联系起来说明:60亿人口的1999年是兔年,50亿人口的1987年也是兔年,40亿人口的1975年还是兔年,表明最近增加两个10亿人口的时间均间隔12年;30亿人口日是1960年,为鼠年,间隔15年;20亿人口日是1930年,当为马年,间隔30年;而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的时间,大致为1830年,间隔100年。呈加速度运动高速开来的“人口列车”的轨迹清晰可见。不过“1999国际老年人年”信号的发出并将持续闪亮,标志着这列“人口列车”在达到最高时速后开始减速,人口正在经历开天辟地以来的最深刻的革命。
“人口革命”在联合国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名不见经传,该词典有“人口转变”(Population Transition或Demographic Transition)和“生命革命”(Vital Revolution)二词。前者指人口再生产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着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向着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后者进一步将人口转变与工业化、城市化联系起来,同社会经济进步结合起来分析。该词典l982年在比利时列日市奥迪纳出版社出版(Ordina editions,Liege,Belgium),当时生育率、人口增长率都比现在高,人口列车正处于全速行驶当中。如今,虽然这列满载60多亿的人口列车还在高速前进,但是速度已经减慢下来,情况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会议宣言、报告、公约、行动计划、行动纲领等的颁布,传统的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唯一目标的发展观被扬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被普遍认同,全方位适度人口论、稀缺资源论、生态系统论、总体经济效益论、社会协调发展论的提出,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论证和阐发,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摆正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可持续发展作为各国承诺的一项国际协议确定下来。就中国而论,自20世纪70年代国家大力提倡计划生育,切实控制人口增长以来,生育率长期持续下降,人口再生产开始由高、低、高转变到低、低、低类型,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尽管对于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极少数人还有异议,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越来越看清楚,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和出生人数的减少,在世界生育率和生育水平的降低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称赞。仅将近30年中国出生率的下降和出生人数的减少,便将世界50亿人口日向后推迟了2年,60亿人口日向后推迟了3年。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更是第一个履行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环发大会承诺,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国家,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我们惊奇地看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出生率逐步走低,出生人数也有所减少,更多的国家选择了旨在降低生育水平的家庭计划,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强有力地推出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人口问题的解决最终纳入了可持续发展视野,标志着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的“人口革命”时代的来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广庆博士的《人口革命》一书的推出使人们耳目一新。他写道:“一场革命,一场静悄悄的、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隆隆炮声,只是减少了婴儿坠地呱呱哭声的人口革命,正在全世界以各种形式展开。”该书是作者积7年艰难探素之成果,尤其是从中国传统的分家制度特殊视角潜心探索的成果。该书从自定义“人口革命”内涵出发,分析了分家制度的人口、经济影响,如何使古代农民家庭生产规模最小化、生产效率最低化,土地买卖和兼并在“怪圈”中循环;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分析中,得出“工业革命使人类异化为自然之敌,人口革命使人类归化为自然之友”;从养老保障考察中,提出“养老革命”新概念,主张建立集子女养老、自我养老、集体养老于一体的“老人公社”等,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性的独立思维,具有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乐于为之作序。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该书观点完全正确,我们也不能要求一本书所有观点都那么正确,尤其对青年学者,而是要倡导一种精神,一种认真积累资料、潜心研究,经过长期思考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一种精神。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研究人口以及与人口相关问题的生动舞台,难道我们的年轻学者不应该作出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