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节俭意识对话录(节选)
在线阅读 收藏

对话人:《人民日报》记者 马宏伟 张怡恬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 田雪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金碚

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 王树华

“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强调的增强“三种意识”的内容之一。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人们越来越有条件享受富裕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节俭?如果需要,那么,需要什么样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怎样使节俭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与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碚和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王树华进行了对话。

没有节俭,就没有积累和经济增长。增强节俭意识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问题。

记者: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那么,在现代社会,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节俭的价值呢?

田雪原:我们应当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节俭问题和树立节俭意识。增强节俭意识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淡水资源不足1/3,人均林地面积不足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1/2。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还将再增加1.5亿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恶化的形势非常严峻。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要求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将人类活动纳入环境生态系统、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些方面都同节俭意识密切相关。特别是要将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根本上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增强节俭意识纳入人口素质提高的范围。

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对全社会能否形成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做起。

记者: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对此应如何认识呢?

田雪原:我国现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对外贸易额位居第三,外汇储备位居第一,过去“一穷二白”的状况有了根本改观。面对财富较快增长而制度、管理、监督还不能及时跟上的复杂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和使用社会物质财富,就成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问题。所以,现在强调增强节俭意识,首先是针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的。如果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果不计成本地挥霍浪费现象刹不住,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成果就会被白白浪费掉,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伤害。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做起。

节俭并不是资源的消极闲置,不是封库守财。用之当用,物尽其用。珍惜民财,耗有所值,才是现代社会的积极节俭意识。

记者:有人对提倡节俭存有疑问:这是不是又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提倡节俭和拉动内需是不是有矛盾呢?

田雪原:节俭乃节制、节省和俭朴、勤俭之意,树立节俭意识并不意味着抑制消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内需不足、消费不振。因此,增强节俭意识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倡导合理消费。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节俭有新的含义。高耗低效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老大难问题。我国人均资源不足,而单位GDP能源和材料消耗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增强节俭意识,应把生产节约包含在内,努力实现单位产品能源和材料消耗的下降,以节约推动生产的发展。所以,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树立节俭意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