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情况,大致可分成两类:欠发达地区通过推行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即“帮扶式”计划生育“三结合”取得成效。而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的地区,则出现不同的认识和工作思路。
一种思路和工作方法,认定计划生育工作的本职就是抓人口控制,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抓“三率”的降低和“二率”的提高上。即使总(和)生育率早已下降到2.1更替水平以下,出生率和增长率早已下降到较低水平,有的已达到零增长;即使独生子女率已经很高,计划生育率高达99%以上。他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孕情的变化,发现一个计划外怀孕者外逃,不惜出动数人、耗费大量资金分赴各地“围追堵截”。结果“三率”上升和“二率”下降的趋势倒是保住了,可是反映在计生委绘制的“战绩图”上却并不明显。近年来的变动已很难在图表上显示出升降的情况,因为升降的幅度仅有零点几个百分点或千分点。而他们工作的主要对象,集中在有可能发生计划外怀孕的少数育龄妇女身上,不能在“硬指标”上有任何疏漏。实际这样的辛勤劳动很难改变计划生育大局,上“新水平”、“新台阶”的目标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
另一种思路和工作方法,是在提高计生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确保已取得成绩不会滑坡的前提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已经步人计生正常轨道的以育龄妇女为主体的95%的居民身上,通过开展优生优育教育,发展生殖健康保健事业,提高各项计生服务水平等办法,达到上“新台阶”、“新水平”目的。浙江省普遍开展的计划生育“新家庭计划”,将计划生育与家庭、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改变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形象,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昆明市官渡区计生委首先着眼于宣传教育,根据群众需要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独生子女和家政等讲座,普及人口与计生知识深受欢迎,场场讲座爆满;其次提高计生服务站(中心)服务质量和拓宽服务范围,开展计生、妇科、内儿科、男性外科、药剂科和辅助科等9项科室优质服务,遗传优生科室(精子优选)正在建设之中,极大地方便了育龄妇女和广大群众;再次,区领导重视,准备建一座占地40亩的老年赡养中心,从根本上解决无子女和少子女的老年人后顾之忧。这样做的结果换来“三好”:群众说好,有利于生育健康,有利于文明富裕,出现了由过去“让我计划生育”到“我要计划生育”的转变;领导说好,不再把计生工作看做沉重负担,而是作为造福人民的一项事业;计生干部说好,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追大肚子”(超生),80年代末90年代初“抓小肚子”(计划外怀孕),90年代中期以来“不看肚子”(着眼于育龄妇女和广大群众的教育和服务),计生路子越走越宽,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重视。
当前,对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和计生工作基础扎实的先进地区说来,如何认识和评价计生工作上“新水平”、“新台阶”,导致两种不同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各种率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势必沿袭过去的方法抓下去,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有可能发生计划外生育的少数人身上,其效果并不显著,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形象也难以树立。重视又不拘泥于各种率指标的束缚,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拓宽、强化各种服务上,近期的效益是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融人口和计划生育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树立计生工作新形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