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以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上改革开放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方向作用,中国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按照传统的定义,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绝对数量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将不可避免。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到来和一个重大变化的发生。同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提出了挑战,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比较优势依然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高速经济增长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劳动力供给,以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应对好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蔡昉: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成长的烦恼: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等等。近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人口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原院长,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等。近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人口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