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收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发展定位在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物质基础,最主要的表现是农业发展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充裕、丰富的食物和工业原料,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相对廉价的要素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种方式服务了国民经济大局,农村经济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方式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逐渐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问题。顺利解决好“三农”问题,乃是中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实现小康社会,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基础一环。本章通过以下5部分来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