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轻纺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总值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7年,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8774.9亿元和7599.2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35.5倍和83.7倍。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包括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及相关的铁合金、耐火材料、碳素制品和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科学研究等部门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1985-2006年,钢铁工业累计增加值达到34785亿元,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24395亿元,实现利润6282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军用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当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工业部门中规模最大、出口最多、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第一支柱产业。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达到了13000亿元,较1985年增长近171倍,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21%;销售收入达到了56000亿元,超过了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重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只处在研发阶段,并没有投入民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中国计算机制造业也逐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产业尝试以市场需求为向导,面向用户推进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在通信技术上较为落后的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通信设备仍是以进口为主。改革开放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向市场,并不断与国际通信设备制造商合作,从而开始了从进口走向合资的阶段。30年来,通信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成为中国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的先导产业,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世界通信制造业中的分量也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已粗具规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经济创造能力、产销能力、出口能力、科研能力、出口能力、科研投入等都有大幅度提高,产销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2005年,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2210亿元,较1990年增加近18倍。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748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02.7亿元,较1990年分别增长近42倍和78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恢复与建立,中国房地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解决居民住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社会就业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9483.9亿元,较1978年的79.9亿元增长近118倍,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R的比重分别达到11.4%和4.5%,较1978年分别增长2.2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