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特色,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和低通胀。另外,中国经济的成长还伴随着长期的“双顺差”,这与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范式也不吻合。这些现象是如此之独特,以至于国际社会将之称为“中国之谜”。为解释这个“中国之谜”,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本文提出一种分析角度,希望为破解此谜作出些贡献。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这也对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提供了一种解释。本文是我与金融所殷剑峰博士合作完成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