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基于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本文以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国内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储蓄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从部门角度来深入解读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我们发现,1992年以来,居民储蓄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出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主要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成本支出——对劳动力支付的报酬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20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其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