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
在线阅读 收藏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必须认真抓好四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即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加快市场体系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这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工商行政管理关系很大,换句话说,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上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结果,而市场经济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不同的经济体制,必须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再认识。一是划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于市场主体的不同观念,即附属观念、指令观念、等级观念、特殊保护观念、等靠要观念和自主观念、平等观念、公平观念、竞争观念、优胜劣汰观念的区别。这就是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属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或像一个车间,一切按政府部门的指令行事,毫无自主权,并且有不同等级之分,如部厅级企业、省级企业、地区或县级企业;厂长有科级厂长、处级厂长、厅级厂长之分;某些企业可以受到特殊的优惠、照顾和保护;企业端铁饭碗,对国家是等、靠、要,争项目、争投资,又可以完全不负责任,不担任何风险,所以企业效益差,活力不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一律平等,没有贵贱、等级之分,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强者胜,弱者败,承担风险,所以企业注重效率,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充满生机和活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所派生的这些观念,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区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市场观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对市场的概念大多是停留在分散的小市场的观念上。所谓“小市场”是指人们对市场的概念,大多是指集贸市场,并且是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市场大多具有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壁垒森严的影子,基本上是割裂、封闭、垄断的市场,往往起到保护落后、扼杀公平竞争的不良作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市场,则是统一的、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大市场。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市场,不仅要有消费品市场,还要有生产资料市场、土地市场、房产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统一开放,统一规范,公平竞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大市场,心想大市场,树立统一、开放、竞争的大市场的观念,才能完成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三是树立起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观念。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的一般规则和法则,要认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通性、互补互促性。特别是我国要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必须承诺按照国际惯例进入世界市场。我国市场对外将更加开放,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要。这样,工商行政管理涉外因素将不断增多。但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同国际市场脱钩,置身于国际市场之外,并以此为荣:“任凭国际市场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难免要与国际市场脱节。在目前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地摒弃过去那种与国际市场脱节的孤立观念,树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入观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尽快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转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一是监督职能。它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和要求,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监察和督促,使它们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各种经济活动。二是检查职能。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职能部门运用行政权力对经济实体、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的职能。三是控制职能,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具体管理目标,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纠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偏差,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个核心职能,其中包括:依法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纠正偏差;确定经济主体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四是协调职能,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协调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以保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五是服务职能,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有对全社会不同经济成分的经济组织和个人,进行非营利性扶助活动的功能。包括向被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宣传教育服务,以及组织人才培训、帮助沟通不同经济组织之间或经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协助抓好各种生产和生活服务等等。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转换,要围绕市场这个中心,关键是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依法确定市场主体资格,促进各种经济主体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多样化,非国有企业的种类名目繁多。同时,产业结构要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对生产力发展不利,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些不仅仅是企业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企业运行方式的市场化、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将发生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将使工商行政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确定市场主体资格,推动各种经济主体进入市场,这是搞活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关键。

(2)培育和完善多元化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项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等各类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除了搞好市场管理,维护各类市场的交易秩序外,还要加强建设交易环境、通信、交通、仓储及生活设施,使市场具有高档次的经营设施和高水平的综合服务能力。

(3)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强监督管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和弊端。我们不能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还会有违法乱纪经营,从事不正当活动的方面。比如,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骗买骗卖,等等。工商行政部门应当运用国家赋予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予以坚决打击,但是在方法上、方式上,主要是靠法制手段增强管理力度。同时,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也存在经济运行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也可能产生经济失衡。工商管理部门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一方面,要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国民经济发展信息,引导企业合理投资,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要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协助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政策,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协调健康发展。

(4)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能很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必须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干部队伍,并具有较高素质。所谓较高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思想作风等诸方面。在政治思想水平方面,应当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和赞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有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特别是要懂得市场经济知识;在法制建设方面,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必须执法严明;在工作态度方面,要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办事效率高,工作节奏快;在思想作风方面,必须具有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品质。总之,要造就一支政治、业务过硬的队伍,才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贡献。

(原载《福建论坛》1994年增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