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爱岗敬业 焊精人生
在线阅读 收藏

我出生在北京密云县,是1988年招工来首钢的。按当时的情况来说,我是被“搭”进来的。当时很多企业的招工政策是招男不招女,首钢到我们县招工的名额是90名男工。我们县为了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提出招10男搭1女的要求。这样,我作为9名女性之一,随着90名男同志到了首钢。现在看来,能被“搭”进首钢还是挺幸运的。

记得到首钢第一天,坐在车里,经过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时,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了飞溅的钢花。那如同礼花一样绽放的钢花,给了我对首钢、对钢铁最初的认识,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我终生难忘。我当时就想,要是能工作在钢花旁,那该多好啊!

分配到运输部之后,我被安排在当时的工务段,当一名材料管理员。这可是很多女孩子都愿意干的轻省活儿。在我干材料工的这段时间,因为还担任着工段团支部书记,所以整天忙的都是团员、青年的事。

虽然我干得像个脱产小干部,挺令人羡慕的,但是我每次看到车间的焊工们焊活、割活迸发的焊花,总把焊花与第一次看到的钢花联系到一起。我想:整天工作在钢花旁不行,工作在焊花中也行啊!因此,当一名电焊工成了我的梦想。

我把这个愿望告诉父母,跟他们商量。母亲认为我干的活挺适合女孩子的,但是父亲对我说:你现在干的活不是长久之计。当一名工人就得学点技术,长点本事。没有一技之长,以后你靠啥吃饭?!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大支持。1990年的一天,车间的领导问我:刘宏,你除了现在的工作,想不想学点技术?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呀,我想学电气焊。这个回答着实让领导吃了一惊:电气焊?这可是又累又苦的活儿,好多男同志都不愿意干,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干得了呢!看车间领导有些犹豫,我急忙说:电气焊不是技术活儿吗?能够学点技术,苦累我不怕,您就让我试试吧!

坚定的态度,使我如愿以偿。1990年底,我在首钢培训基地参加为期半年的焊工培训。1993年初,我拿起焊把独立顶岗操作,从此开始了我的焊工生涯。从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学就要学出个名堂,干就要干出点彩儿来,要做一名有文化、有知识、有一技之长的好工人。

但是,真的走上学技术这条路,才感觉到这里面的艰苦,更体会到要想干好焊工,是怎样的艰辛。

要想练好基本功,第一就是要过“蹲”这一关。我在干焊工之前在食堂干了半年,体重增到70公斤,连蹲下都费劲。即使蹲下了,不一会儿就支撑不住了,站起来是两眼冒金星,经常是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为了让自己能够蹲得住,我坚持每天练。为了控制体重,每顿饭坚持不要吃得太饱。3个月下来,我的体重减到50多公斤,不光蹲着不费劲,而且一蹲就是大半天。过了“蹲功”这一关,我按照师傅传授的“静平稳准均”五字要诀,认真钻研体会,做到焊活儿心要静,心态要平和,手要稳,焊点要准确,呼吸要均匀,为焊好活儿打下了心理基础。

第二是在实际操作时要过“苦肉关”。焊活儿时,我们不仅经常被焊接的烟尘呛得头晕眼花,眼睛被弧光晃得又红又肿,脸上被烤得脱了皮,而且胳膊上、腿上到处是被烫的疤痕。记得刚被烫伤时正是夏天,身上老出汗,伤口不爱愈合,尤其是让汗水一泡,非常疼。特别是工作一天后洗澡,水流过烫的伤口时,那钻心的疼痛,真是火烧火燎的,像“上刑”一样。家里人多次心疼地说:看你身上烫得没好地方了,不行咱别干了。可我始终没有退缩。大家都知道,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可我在夏天从来不穿裙子,甚至连短袖衣服都不怎么穿。因为十六个春秋,无数滚烫的焊渣,在我的胳膊上、腿上,留下了一个个紫色肉球似的疤痕,有的成了“死肉”,让人看了很不舒服。但是,每当我手握焊枪,用五彩缤纷的焊花焊成无数工件时,我内心就感到无比的舒畅。我觉得,选择焊接,虽然舍去了时尚和外在的美,但是得到的,是最能体现我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对从事焊工职业,至今无怨无悔。

第三要过“理论关”。学习电气焊,不但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同时还要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上了培训班,集中学习电气焊理论。那段时间下了班和公休日,就去上课。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回到家,生怕忘了,不管多晚,都要把当天的学习笔记整理出来,经常要整到后半夜。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一一注明,找机会向老师请教,几年里整理的学习笔记有厚厚的十几本。用当时培训班老师的话说:刘宏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但她是最刻苦的。

随着我对焊接工作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深入,我日益感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为此,我开始了不断的求知求学的历程。从1993年到1995年10月,我参加首钢技校气焊锅炉压力容器的培训,顺利取得了气焊水平固定管、垂直固定管等四项锅炉压力容器证,又一举拿下平板、立板、水平管、管板四项电焊锅炉压力容器证。

我进步这么快,得益于首钢培训中心各位老师多年来的真情教育。在学习中,我听说首钢有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叫王文华,他是全国焊接方面的专家。我就想拜王老师为师。但头一次跟王老师说出拜师的愿望时,他当场就把我回绝了,坚决不收。他凭经验认为:女同志学焊接吃不了苦,成不了“气候”。但我始终不甘心,也是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直来不行,我就迂回,找到首钢技校其他教过我的老师,说了我想找王老师拜师的愿望,让他帮帮忙。这位老师就找到王老师说:“刘宏一直在学校学习、复审,我了解她,挺能吃苦的。不行,你就先带着试试。”我也趁机赶紧对王老师说:为了学技术,我什么都不怕,以后,您就把我当男的,我保证不娇气、肯吃苦。就这样,王老师终于答应教我了。

我真庆幸自己拜了一位好老师。记得初学焊接位置时,最困难的仰板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熔池金属容易下坠,使正面产生焊瘤,背面产生凹陷,连续三周,我焊的工件无法成形,达不到锅炉压力容器的要求。王老师着急了,他后来和我讲,当时他想:“这孩子怎么这么笨,真想踹她。”但是,他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急躁情绪,反复为我做操作演示,细致地讲解,焊条的角度、电弧给到了什么位置,才能使背面成形得更好;接头如何处理,在填充时如何运条,盖面时怎样防止咬边,怎么控制宽窄差、高低差,等等。正是通过王老师细致、严格的教学,我在仰板焊的位置上技能非常扎实,也为学习其他焊接位置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多年来,王老师就如同我的父亲和兄长一般,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友情。我非常敬重他的为人和高超的焊接技术。作为一个老劳模,他不仅教我焊接技能,还教我怎样做人,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的时候,时刻提醒我要正视自己,找准位置,戒骄戒躁,踏实学习,不断追求进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在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下,我又向氩弧焊、气体保护焊的技术发起了挑战。我们运输部当时没有氩弧焊、气保焊设备,我就联系有设备的单位,利用晚上时间,一练就是一宿儿。之所以选择晚上,是既不影响这个单位白天设备的使用,也不耽误我在班上的工作。通过牺牲业余时间的勤学苦练,我掌握了这门技术。之后,我的操作技能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进步。五年时间里从电焊中级工,到电焊高级工,又先后通过了电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成为2005年首钢唯一的一名女电焊工高级技师。

焊活儿看似简单,其实要求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基础的,就包括制图、投影、零部件、代号、简单装配图等制图知识,金属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的知识,直流电和交流电、电磁、变压器、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工的知识,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等化学知识,钳工、钣金工等冷加工基础知识,以及焊接的物理实质等。随着焊接技术不断发展,接触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名词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路太窄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跟不上,影响了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为此,2000年我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科至本科的学习。后来还学习了计算机操作。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开拓了我的视野和思路,为我日后学好技能、提高水平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增强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就在我加紧学习,刻苦求知的2005年这一年,已经临近高级技师考试的日子,我的婆婆和母亲在不到10天里相继去世,这给了我很大打击。特别是我母亲,平常身体还挺好的,67岁的老人头上没几根白发,去世的头天晚上我们还通了电话,没听出什么不对劲儿。那天接到母亲突然病重的消息,都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等我找到车赶到母亲身边时,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贴着母亲留有余温的脸,我后悔地失声痛哭。一个人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失去亲人。母亲的突然病故使我精神上恍恍惚惚,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更别说学习了。单位领导见到这种情况,给了我特别的关心,在当时工作多、人员特别紧的情况下,特批我休了假,让我调整一下心理和身体。至今我还记得,单位的一位大姐听说我精神不振,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也许这件事放在我身上,我还不如你,但我还是要对你说,顾念亡人,但不能深陷不已,你总不能跟着去吧。生活还要继续,要尽快使自己从悲痛中走出来,好好地活着,这也是你已故亲人的愿望。她的这席话点醒了我,于是我重振精神,调整心态,加紧学习,通过了高级技师的考评。

为了学习知识,特别是焊接知识和技术,提升焊接技能,这些年,我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给了自己钟爱的焊接事业,老人、孩子没有时间陪。我是家里的老闺女,两个姐一个弟都大学毕业,工作、家庭和生活上都不用二老操心,所以父母平时最疼我。可我上班这么多年,每次陪父母的时间最长不过三天。二老知道我是为了学习、工作,从没抱怨过。说心里话,他们越是这样,我越是觉得心里不落忍。我多想在父母身边多待上几天,为他们洗洗衣服做做饭,陪他们说说话,多少补偿一些他们对我的爱。现在,我的父母都不在了,作为一个女儿,我心里始终在追悔,一直在遗憾。因为我在父母双亲病重病故时,没有陪在他们身边,甚至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我只有努力学习和工作,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了。

我的家庭对我的支持,与父母一样。我儿子12岁了,我记得带他出去玩儿,也就仅有的两次。为了让他能够理解,我是因为忙工作和学习顾不上他,我经常跟儿子讲:没有妈妈不疼儿子的,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你身旁,但是为了适应首钢“一业多地”的发展,妈妈要多学点知识,多长点本领,今后妈妈还有可能到外地去工作,你得有心理准备。我儿子虽然年幼,但很懂事,也非常理解我,始终没有抱怨过我。考虑到我无暇顾及,也为了儿子的学习,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我跟爱人商量好,做通儿子的工作,2007年把10岁的儿子送到河北衡水一个朋友家寄宿。两年来,经常是几个月见不上一面,只有在寒、暑假才接回来。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我每周末跟孩子和照顾他的朋友通一次电话。我知道,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也时常为此感到内疚。

朱书记多次讲过:一个人有多高的境界,就思考多大的问题;有多大的胸怀,就会干出多大的事业;有多高的追求,就能实现多大的速度;有多大的动力,就能产生多大的速度。的确,我的技能虽然有进步,但对于日新月异的焊接知识和技术来说,自己只是掌握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我还是一只“井底之蛙”,看到的天空很小,很有限。因此,为了提升技能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多次参加了电焊工的技术比赛,以赛促学,苦练本领。

2006年炎热的夏天,为了使刚刚掌握的电弧焊仰板和45°大管的实操技能更加娴熟,不影响日常工作,我每天早晨不到六点就到班上,开始练习,赶在班前会之前练完一块仰板。下班同事们走后,我再继续练习45°大管焊接,每天都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连着三个月的双休日,从没间断过。

虽然焊渣落在手上、胳膊上、腿上,旧伤上又烫出许多新的疤痕,汗水一泡钻心地疼,但通过拼搏努力,我获得了2006年和2007年两届首钢焊接技能大赛第一名和2006年北京市大赛第11名的好成绩,也应验了师傅对我说的那句话,学技术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08年首届北京·下萨克森(德国)国际焊接对抗赛中,我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最终获得手工钨极氩弧焊第三名,赢得了德国专家的好评。因为德国的焊接技术虽然在世界上是顶尖的,但没有女性从事电焊这个职业。也有人找我去德国教女人学焊工,开出的价码非常高,差不多是我现在收入的10倍。但我婉言谢绝了。也曾有人问我,你的焊接技术这么好,离开首钢肯定能挣大钱。但是我的想法是:首钢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培养教育了我,人世间哪有子女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所以,我会用我的一生回报首钢,服务社会。

2009年3月,由中国职工焊接协会推荐,我参加了“2009劳动榜样”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这次比赛,首先在全国选拔,最后只有6名焊工进入央视焊工电视大赛。6名选手除了我之外,其余都是男性,而且他们都在各省市和全国焊工比赛中取得过很好的成绩,我面对的都是焊接领域里顶尖的技术高手。特别是进入PK淘汰赛后,为了增加电视的观赏性,比赛项目都是平时没干过的,考验的是平时的技能功底和心理素质,所以,选手们个个都身怀绝技,出手不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努力使自己放下包袱,始终告诫自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把别人的本事学到手才是硬道理。于是,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和重在参与的心态,积极投入每项练习和比赛中。赛前总是细心琢磨每个项目的难点在哪儿?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技巧?与其他选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怎样用他人之长克己之短?在“悬空仰位焊接0.5毫米钢丝”、吊车均速起吊中完成小焊点焊10个大桶、气割8毫米厚钢板形成状元360节目手形栏标三项比赛中,凭借自己扎实的焊工技能,发挥出良好技术水平,一路过关斩将,冲进了总决赛。在总决赛中,我沉着应对大风等困难,以稳准的发挥,一举夺得第一名,荣获“2009劳动榜样”称号。

冬去春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也有了一定的回报。这几年,我先后被评为首钢先进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7年被选为首钢第十七次党代会代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并被评为首钢劳动模范,2009年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时常回想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程。我很幸运,上天让我拥有了非常可敬的父母,我成了他们的女儿,他们不仅给了我生命,抚育我长大,还培育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我要懂得感恩,做到知恩图报。更幸运的是,我成为一名首钢人。这么多年,是首钢和运输部培养了我。是首钢的发展,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进步、增长本领、施展才华的舞台,首钢给了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也感觉到了压力。我决心要尽其所能,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努力用自己掌握的焊接技术,为企业和社会做点实事。

回报企业就要学以致用。几年来,我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参加比赛的技术经验,总结“窄间隙轨道焊接最佳操作法”,解决了焊接12.5米高Qu100型50公斤级碳钢钢轨容易出裂纹、成形不好、轨顶的表面硬度不够等问题;运用“铸钢辙叉补焊堆焊最佳操作法”,修复堆焊补焊铸钢辙叉8台,工艺和强度完全能够满足车辆运行的需要,节约成本15万元。2008年7月以来,我开始对工作中的难题进行总结,现已完成5万字。首钢是我们的大家,班组是我们的小家,班组管理的各项工作就像家里过日子一样。在近年的“五算清五精细”和“目标成本倒推”活动中,我和工友们一起深挖潜力,修旧利废,拼装道口杆,修复道口杆大链轮、小链轮,制作焊接铁路道口支撑铁、铁路车挡、大弯脖,修理养路使用的洋镐,加工锻造道口用道爬钉、巡道锤,节约成本10多万元。在铸铁机漏铁线检修中,我和大家一起,就地取材,用角钢焊接代替螺栓扣板,完成了钢轨内外侧的加固,用拉杆来确保轨距,不仅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率,而且大幅度节省了检修费用。

2008年底,我利用休年假的时间,到首钢培训中心与汶川班的同学们一起切磋技艺。在课堂上,我以个人的经历激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技术,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在实操练习中,我把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告诉他们,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操作。短短一个星期下来,这批从灾区来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会了单面焊双面成形等难度较高的焊接技术。

十多年来,我从当初对焊接什么都不懂,到选择这一行、爱上这一行,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以说,焊接已经主导了我的人生。在从事焊接职业的过程中,虽然我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累,牺牲了许多业余时间,但我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里,倾注了我的感情。

我憧憬过:要是我的焊活儿能在“鸟巢”、国家大剧院一显身手该多好啊!但是我也不遗憾!因为,在我们运输部焊工的手下,点点滴滴焊牢的,是北京、迁安、首秦、京唐等铁路运输线的安全畅通,是首钢发展、大运输建设的通途。所以我把所有的感情,都随着焊条熔化进焊缝里,熔化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坚信,人生舞台有大有小,关键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心沉下来,专心致志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做到爱岗敬业,在红红火火的焊花中,熔铸我的人生理想,焊精我的人生。

现在,首钢搬迁调整和“一业多地”的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当务之急,更需要知识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我要化荣誉为动力,重新开始,继续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向焊接的更高领域攀登,掌握更新、更多、更尖端的焊接技术,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同时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出更多的焊接高技能职工,把自己掌握的焊接技术运用到新首钢建设和本岗位工作中,为首钢大发展贡献出我的全部力量。

最后,我想用2009年4月夺得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第一名,获得“2009劳动榜样”称号时宣誓的誓词,作为发言的结尾。

我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

在我从事焊工工作的十六年中,

唯有手握焊枪时,我的心才最安静;

也唯有手握焊枪时,我的心才更踏实;

我的感情,也随着焊条的熔化,

熔进每一道焊缝之中。

所有这一切,都只因为我深深地热爱这个职业,

我为我的选择而感到自豪和荣幸!

爱岗敬业是我庄严的承诺,

追求奉献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我将用辛勤的努力,实现我的追求——

做一名知识型、创新型员工;

我将用榜样的力量实现我的理想——

我将用自己的一生兑现这个承诺——

用美丽的焊花,书写多彩绚丽的人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