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心领导名录】
首钢总公司培训中心
主任:王传雪
副主任:范大义(12月离任)
主任助理:齐怡萍(女) 王林
党委书记:黄吴兵
首钢工学院
院长:毛武(兼)
常务副院长:王传雪
副院长:范大义(12月离任) 齐怡萍(女) 王林
党委书记:黄吴兵
首钢技师学院
院长:王传雪
副院长:范大义(12月离任) 齐怡萍(女) 王林
党委书记:黄吴兵
(徐励)
【综述】 首钢总公司培训中心是首钢教育培训办学实体,与首钢工学院、首钢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开展全日制的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的资质培训等。培训中心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8亿元。设有党群工作部、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办公室、职业教育培训处、总务处、保卫处,教学系部有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建筑与环保系、基础部、成教学院、技师学部,并设有图书馆、网管中心。教职工578人,其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83人,大学本科学历364人;高级职称140人,中级职称228人。
2009年,培训中心围绕首钢搬迁调整战略和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职业教育优秀品牌,创建一流人才培训基地,深化“一业多地”职工培训,提高办学层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教学改革、校风建设、招生就业、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办学收入超额完成了年计划。
(徐励)
【明确思路】 2月13日,培训中心五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王传雪主任所作的《增强开发创新能力,打造质量特色品牌,实现教育培训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08年工作,分析培训中心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提出2009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和要求。各单位联系实际,分析研讨,教职工统一思想,制订措施,确保教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得到落实。
7月至9月,培训中心开展创新发展的专题调研。考察水钢、唐钢、北京市高职院校,对口学习;到总公司部厅、新基地、厂矿走访座谈,就开发首钢内外教育培训市场、优化机制、创新模式、规范服务、多层次合作办学,有针对性地研究考察,形成报告,对培训中心创新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李德龙、徐励)
【职工培训】 年内,培训中心以“培育职业教育优秀品牌,打造职工培训一流基地”为目标,探索与首钢战略转型相适应的开放型、创新型、合作型办学模式,由“服务型”向“成就型”转变,由“讲台型”向“网络型”转变,由“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由“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变,职工培训量达3万多人次。根据首钢对高端人才的需要,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招收工科硕士新生146人,硕士生在学397人;12月与东北大学签约,合办EMBA研究生班。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巩恩普、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李凯出席仪式。与人民大学合办财务管理研究生班,在学66人。京唐、迁钢、首秦、顺义冷轧培训站靠前服务,领导干部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技能操作培训共5941人。承担了迁钢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5大类培训,学员2800人;承担首钢京唐领导干部培训、外语培训、职工培训。技能人才培训办班98个,培训8424人。适应“一业多地”培训特点,扩大信息化培训规模,总公司机关干部在线学习,新基地各工种在线培训考试,培训平台年访问量46.8万人次,应用量达3万人次。
(徐励)
【晋升技师学院】 经北京市人保局检查评审,报请市政府批准,首钢高级技工学校晋升技师学院,成为北京市首批5所技师学院之一。
6月19日,首钢技师学院、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授牌仪式在大兴区星光梅地亚酒店举行。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吴素芳为两所技师学院授牌。市发改委、市人保局、大兴区政府、北京纺织控股公司、首钢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毛武代表首钢总公司致辞。两所技师学院的领导、教职工、学生代表参加授牌仪式。
9月10日,首钢技师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北京市人保局副局长张祖德、首钢党委副书记姜兴宏为首钢技师学院揭牌。市人保局副局长任建新、中国职业教育协会秘书长毕结礼、北京市职教协会会长谢文燕、石景山区人保局副局长郭义深,首钢总公司领导郑章石、毛武、刘全寿,北京市兄弟技师学院的领导,《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学校新老领导、老教师代表及全体师生员工出席揭牌仪式。任建新代表北京市主管部门讲话,毛武代表总公司致辞,王传雪代表学校向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首钢总公司、兄弟院校表示感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48家兄弟单位电贺首钢技师学院成立。
年末,首钢技师学院完成机构设置和人员调整,增设3系1部1科,分别为冶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基础学部和学生管理科。
(徐励)
【教学改革】 年内,首钢工学院、技师学院探索教学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一是深化“高级工接轨”课题改革,推进“双证书”教育。系统改革高级工接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新增加4个、共有21个接轨专业,高职学生注册高级工779人。二是在多媒体、现代成型技术等14个专业,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落实到2009级教学计划中。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160个。四是取得了一批教科研成果。首钢工学院“发挥校企融合优势,多模式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二等奖;获得市高教学会科研三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6篇、教研论文15篇,获得全国冶金职业技术院校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五是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在市技校系统教师说课和教案比赛中,首钢技师学院获说课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教案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赵昌海获市技校系统教师装配钳工技能大赛一等奖。六是学生参赛获得优异成绩。以技师学院学生为主组成的中国队参加德国“DVS国际青工焊接比赛”,获得团体冠军;首钢工学院学生获得全国性比赛三等奖3项,市级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首钢技师学院学生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
(徐励)
【人才强校】 年内,培训中心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完成系列归属、岗位测评、职务职级聘任,全体教职工纳入人才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绿色通道”。建设优秀创新团队,工学院制定了三年规划方案,聘请高水平客座教授指导专业建设。技师学院在“现代成型专业创新团队”基础上,开展冶金、机修创新团队建设。3名教师赴国外进修,10名教师挂职锻炼,34人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10人晋升学历,28人取得中级以上职称,12人获得教师证书,12人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招收毕业生8人,其中有研究生5人。165人通过绩效考评,择优升级,升级面29.8%。
(徐励)
【招生就业】 首钢工学院、首钢技师学院坚持“服务首钢、面向社会”的方针,做好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北京市先进水平。2009年,工学院毕业1202人,就业率99.50%;技师学院毕业928人,就业率99.56%;成教学院毕业561人,其中成人教育毕业261人,网络教育毕业300人。通过宣传交流、扩大招生范围,工学院招生1192人,技师学院招生836人,成教学院招生1072人,其中,成人教育418人,网络教育654人,取得了预期的招生效果。
(徐励)
【国庆演出】 7月,首钢工学院按照《石景山区承担国庆60周年任务总体方案》的要求,组织600名学生参加天安门广场焰火晚会集体舞演出。院党委高度重视这项政治任务,成立了指挥机构,周密安排部署,并以“我为祖国骄傲”为主题,以国庆联欢训练演出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磨炼组织纪律、意志品质、思想作风,有序完成选人、训练、彩排等工作,出色完成了演出任务。首钢工学院获得石景山区国庆60周年筹办工作特殊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培训中心被评为首钢国庆稳定工作先进单位。7人被评为石景山区国庆筹办工作先进个人,60人被评为石景山区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群众联欢活动先进个人。
(周伯久、徐励)
【校风建设】 培训中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重要纪念日围绕主题,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活动;组织7次“大家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校友、领导主讲,与学生互动,交流思想、启迪心智、开阔视野;开展警校共建、检校共建,通过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保障学生安全稳定。两校发展学生党员132人、团员180人,开展争优创先活动。341人义务献血。工学院有6人获国家奖学金,111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3人被评为院三好学生,100人获得院优秀学团干部称号;技师学院有74人获政府奖学金、71人获院优秀学团干部称号;17名技师学院学生参军,学校获得石景山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送温暖办实事】 培训中心为教职工和学生办实事。成立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建立排查制度,快速反应,报送信息,对感染者及时处理,措施得力,疫情得到控制。4000名师生接种了流感疫苗。投资117万元,改造和修缮供电、后勤设施。按照首钢内退人员收入增长机制,为109名内退职工增加收入。组织教职工体检,办理了住院互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送温暖”慰问离退休人员、先进教职工410人次,为94人办理困补26800元,为19人次申请首钢帮困基金、困难补助35200元。
(徐励)
【开源增收】 年初,总公司下达培训中心办学收入计划8600万元,其中,内部收入计划2845万元,外部收入计划5755万元。年内,在钢铁行业经营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总公司压缩培训中心内部收入计划155万元,将年度办学总收入调整为8445万元。培训中心面对收入减少的不利因素,积极开发首钢内外教育培训市场,做好学历教育的招生收费工作,拓宽渠道,开源增收,办学收入达到9004.9万元,超过调整计划6.6%。其中,首钢内部收入2845.9万元,超过调整计划5.8%;外部收入6159万元,超计划7%,完成了办学收入指标。
(徐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