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保障增长 改善民生 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2009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全力抓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86亿元,增长17.5%;完成工业增加值23.27亿元,增长21.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增长214.5%;财政支出13.87亿元,增长9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7亿元,增长3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29元,增长1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7元,增长8%。二是民生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年共筹资22亿元,基本解决了历年来城乡基础设施、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以及征地拆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欠账。三是改革开放再获新进展。政府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农村经济等方面的运行活力不断增强。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的影响日益扩大,四季鲜果之乡的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发酵产业走向全国,鲜果贸易跨出国门。四是工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年内建成投产16项,完成投资10.6亿元。伊品集团8万吨赖氨酸、1.5万吨苏氨酸、北方精工钢构中心一期工程、东方希望20万吨饲料加工、建成建材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80万立方米商品砼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望远工业园区扩规提档工作效果显著,“七路五桥”基础设施配套全部建成,园区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五是农业增效凸显新亮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万亩,总产量2.5亿公斤,建设连片集中高产示范点37个,推广“冬麦北移”种植1.15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被银川市评为第一名;发展设施园艺生产园区15个,新建温棚10000亩,全部实现了当年投产达效;养殖业在发展模式上培育特色,新建养殖园区26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规模质量上狠下工夫,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6.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和“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荣获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一等奖、银川市“黄河金岸田园风光”建设第一名。六是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步伐加快,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及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年用于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2010年,我县将以跑步进入西部百强县为奋斗目标,牢牢抓住有利因素,积极克服不利影响,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紧扣一个中心,弘扬银川精神,突出三大定位,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思路,乘势而上,奋力突破,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