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大幅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总额成倍增加,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和巨大,外汇储备规模也迅速扩大。其中,不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趁势流出、流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跨境资金监管形成了挑战。从统计上看,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在债券类证券流量数据、股权类证券流量数据和按市价计值的存量数据、金融衍生产品流量和存量数据等非直接投资领域的资本流动统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与此相关的国际收支统计项目很难反映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主要特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认为,我国资本项下还没有完全实现可兑换,还没有完全开放,在我国的“热钱”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披着合法的外衣,如通过经常项目、外商直接投资、个人等渠道流进来的,当然也有通过“地下钱庄”流进来的,所以在资本管制下的“热钱”和在资本完全可兑换情况下的“热钱”,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深入研究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渠道,预警“热钱”流动的方向和趋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