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宏观审慎管理下货币政策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收藏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执行了低利率、宽财政和大投资的经济政策,纷纷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2010年8月10日,美联储宣布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自此拉开了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序幕。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之下,资金跨境流动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复苏进程的加快、利差优势的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国际短期资金大规模进入新兴经济体。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集体走高、黄金价格屡屡刷新、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压力重新抬头,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反思此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传统的以维护微观机构稳健性为主要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已经难以有效应对跨机构的、交叉性的系统性风险,而开展宏观的、逆周期的、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的的宏观审慎管理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在人民币国际化渐进改革和资本项目管制逐渐放松的背景下,调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建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机制,继续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开发和运用,构建中央银行与微观监管机构协调机制,逐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是当前中央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