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古称“龟兹”,地处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汉唐时期,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相继设在龟兹,领辖西域二十二个都督府及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驻军,是中央政府统辖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商贸中心。
库车区位、资源优势突出,是南疆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疆乃至西北的资源富县。国道314线和第二条沙漠公路(国道217线)在这里形成两个交汇点,南疆铁路横穿县域,拥有大型铁路编组站和铁路货站,民航直达首府乌鲁木齐。库尔勒至库车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库尔勒至阿克苏铁路复线、库车至拜城煤炭铁路专用线“十一五”将建成。境内水土光热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旅游等资源丰富,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库车县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含石油开发部分),其中地方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迈过3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4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020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3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54位,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位居自治区十强。农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国家、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果品和畜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和开工建设了500万吨炼油、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4万吨聚甲醛、400万吨原煤生产、2×13.5万千瓦发电、60万吨聚丙烯、80万吨聚氯乙烯等重大项目,被自治区确定为新疆四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和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大开发组委会评为“新疆十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县(市)”和“新疆十座投资环境最佳县(市)”。全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建设不断加强,各项民生事业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双语”教育加快推进,高中阶段入学率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相继建成龟兹文化广场、中等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第二、第四中学高中部以及传染病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住院部等设施,城乡数字电视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展开,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相继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自治区文明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文化工作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全县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目前,库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是历史上发展和稳定最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