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古称“淡马锡”或“新加坡拉”,地处东南亚群岛的地理中心、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心脏地带,因其扼守马六甲海峡南端的战略位置,在古代就是阿拉伯人、印度人、马来人和中国人互通有无的必经之地。
马来海峡最早的统治者是信奉佛教的印度人,他们依靠印度军队以武立威,首领自称“拉甲”,其中势力最强的“摩坷拉甲”建立了室利佛逝王国,定都苏门答腊的巨港,辖域涵盖苏门答腊、马来亚、新加坡、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等地)、爪哇。1150年,一个名叫室利·帝利槃那的王子来到新加坡,把这座小岛命名为僧伽补罗也就是“狮城”,并把它建设成为当地的著名港口。14世纪中叶,室利佛逝帝国力散而弱,爪哇的麻喏八歇王国借机攻陷帝国各个港口,并在1376年摧毁了新加坡。泰国乘势挥师南下将新加坡收入囊中,又因故于1391年将其彻底毁灭,马六甲海峡从此成为海盗猖獗之地,印度人所建立的室利佛逝帝国成为历史,马来人开始建立自己的帝国。中国明朝初年,“丝绸之路”逐渐关闭,欧洲人取道“香料之路”购买中国丝绸等商品,马六甲海峡沿途各港口重获生机。1391年幸免于难的马六甲王子开辟了马六甲港口,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并自称“马六甲苏丹”,他在力量壮大后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统治了原属室利佛逝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马来帝国。
挑战来自欧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