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现实中,“无限超越”的精神意愿显得孤立无助。今天,艺术审美的价值主要维系在对人的生存现实的心理补偿可能性方面——精神的美学成了“身体的美学”,艺术成了人在“泛审美化”情势中所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艺术在现实文化语境中指向一种非伦理性的价值方向,即艺术、艺术活动既不承担“救世”的文化义务,也不具有为人的生存进行精神救赎的能力。由这种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所产生的,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形态。
王德胜: 王德胜,1963年生。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并系山东大学特聘关键岗教授、辽宁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是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美学年鉴》主编、《中国美学》主编。多次主持国家及教育部、北京市科研项目;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50多篇。200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