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思想大解放,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平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实现GDP200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完成全部工业产值680亿元,圆满实现“三年倍增”目标。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民资180亿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62亿元。荣威550轿车量产上市,实友化工一期、希瑞德汽车配件、史福特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申报待批,城东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解放路东延、前进路西延、西园路南延等城区骨干道路工程顺利竣工,“三城联创”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预算内安排财政支农资金9440万元,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54个、高效农业面积7.2万亩。这一年,民生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77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城区达90%,村达94%。改扩建乡镇文化站6家、敬老院4所,“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0%。制订出台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新建廉租住房165套。
2009年,是仪征建设全面小康的必成之年,更是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仪征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突出“全面达小康”这一主题,把握“全力保增长”这一重点,强化“三大建设”这一抓手,明确“建设扬州率先发展的先行区”这一纲领,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仪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我们将坚持“扬长、补短、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真正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等3项关键性指标作为突破口,坚持创业富民、就业利民、政策惠民,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富裕度,确保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080元、18300元,顺利达到全面小康要求。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着力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继续推进“三大合作”,全力办好实事工程,促进全面达小康。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坚持强有力组织,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热情,进一步强化指标监测,确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2009年,我们将坚持“调整、优化、提升”,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要求落到实处。突出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重点发展新型工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转型,走高端化、高效益、高辐射的产业升级之路。突出项目建设,推动规模升级。实现投资总量和单体规模“由小变大”、项目投资强度和集聚度“由低变高”、项目报批和建设速度“由慢变快”。突出园区建设,推动功能升级。按照整合、扩容、转型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好客观需要与适度超前、建设规模与利用效率、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三大关系,实现由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转变。突出生态文明,推动环保升级。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不断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加大投入,为仪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09年,我们将坚持“宜居、宜游、宜商”,加快城市建设,真正把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规划引领,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积极呼应南京都市圈和扬州“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继续推进新一轮城建十大类重点工程。城东区域。以水环境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紧该区域内环境美化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滨江区域,充分放大仪征城市滨江的优势,将大江风光带建设与滨江生活岸线开发有机融合,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滨江风景线。继续做活城市管理文章,努力塑造文明卫生、美丽有序的良好城市形象。
2009年,我们将坚持“共建、共为、共享”,实施民生工程,真正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要求落到实处。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认真落实“民生五有”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公共服务体现民生,按照“整合资源、城乡均衡”的要求,切实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注重社会管理保障民生,进一步提高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能力。
2009年孕育着新的希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携手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仪征科学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