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民风淳朴,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这里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也是传说中西王母大展风采的神境。汉、回、土、藏、蒙古等各民族的儿女,在这方沃土上不断创造着历史的灼灼华章。
回首大通解放60年的伟大征程,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北川大地欣欣向荣,人民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自改革开放30年来,大通历届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不断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解放思想中给自己精确定位,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扩大开放,突出招商引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县域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把强化核心作为第一保证,全面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始终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断优化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和发展经济环境;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深入推进“基础优先、工业强县、农业立县,科技兴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六大发展战略,做活县域经济、特色经济文章。30年来,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至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500万元增加到67.5亿元,增长1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351万元增加到2.532亿元,增长了19倍;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由381万元增加到10.89亿元,增长了28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4136万元增加到6.9亿元,增长了1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0元增加到10717元,增长了4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7元增加到3865.67元,增长了58倍。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列西部百强县第81位。
今天的大通,正以科学发展观铸造改革的丰碑,以“六大发展战略”奏响建设小康社会的华美乐章,建设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建设西宁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供给基地,建设全省最大的生态型、宜居型城镇,建成全省综合实力最强县的奋斗目标已经成为新世纪大通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