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财富的问题,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 西晋学者鲁褒写过一篇愤世嫉俗的名文《钱神论》。文中说: “钱之为体……内则其方, 外则其圆……亲爱如兄, 字曰孔方……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在, 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天有所短,钱有所长。” 鲁褒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归结为一个“钱”字,不免夸大。其实,在传统皇权社会中,货币权力并不是唯一能够左右一切的权力。但是他指出财富的滥用能够搅乱是非,败坏人心,则是自古皆然。 财富如何分配与使用,是历史的老问题。但是我们今天看来,也是一个新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私人生产资料一律充公,大锅饭平均主义搞得大家都很寡淡,财富云云根本谈不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一代企业家大步流星,财富急剧积累,个人或家族资产六七千亿元已不鲜见。然而,企业家们多年打拼,老之已至。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所有人都是一丝不挂地来,所有人都是一丝不挂地走,一分钱也不能带。于是问题来了,那肩上扛的、手里拎的大包小包怎么办呢?” 这就是说,如何安排财富,已经是不少民营企业家面临的迫切问题。应当指出,没有价值观,没有信仰,是无法正确处理好财富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财富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财富观。 在这方面,重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论述,参考中国儒释道和世界主要宗教在财富问题上的思考,借鉴国际经验,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以上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影响着民营企业家的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