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现代美国公益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了财富相对集中, 贫富分化之后, 就有慈善观念和实践。 以中国而论,2000多年前,《礼记·礼运》篇所提出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就有了公益的理念,关注范围扩大到自己亲人以外,也就是开始有社会责任的概念。这几句话是孔子提出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意识到那是难以实现的“大同”理想,因此紧接着提出“小康”的近期目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日益复杂,阶层的分化日益扩大,总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帮助这部分人,如何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流离失所的人,不仅是人道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是古今中外全世界不约而同提出的课题。所以慈善公益一开始就带有普世性。目标是共同的,主要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在社会发展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在进入有政府的社会后,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由统治者在施政中推向这个方向,设法实现最大多数的人都能享受基本的生活条件;另一种是人们自助、互助。互助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本文大体上把它分成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以美国为主,兼及其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