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俄苏情结”与艺术转化
在线阅读 收藏

俄苏文学作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开始于18世纪初期。在洋溢着爱国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大背景下,以普希金为代表的民族文学走上了历史舞台。俄罗斯古典文学发轫较晚,进步却快,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文学实践中就超越了西欧文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学之一。由于独特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俄罗斯文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融入了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积极关注现实的传统,“为人生”成为俄罗斯文学的重要指征。俄罗斯文学的崛起正是与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觉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俄罗斯作家讴歌自由、反对不合理的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平等与追求人类幸福的艺术观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主导意向。五四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思想大碰撞为各种思想流派的引入提供了一个大平台。相近的国情和面临的共同问题,使俄罗斯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汲取养分的重要资源。周作人曾说:“中国的特别国情与西欧稍异,与俄国却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将来的新文学,当然的又自然的也是社会人生的文学。”五四时期知识界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追求的人性解放和平等恰恰与俄罗斯文学的主张相契合。在这种现实需求下,特别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鼓舞下,中国知识界大量地译介了俄罗斯文学作品,掀起了一股俄罗斯文学的传播热潮,俄罗斯文学俨然成为中国新文学效仿的对象。俄罗斯文学的主体思想和创作方法或显或隐地影响着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中国作家。1949年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一边倒”政策,苏联文艺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完全被中国文学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苏联文学成为外国文学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俄苏文学进一步浸润于中国文学之中,它的精神特质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要素之一,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也充分地体现在女作家的创作当中。

帮助中心电脑版